秦汉时期:古代教育的——奠基时代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19-11-04 08:58 回复:0 关注量:760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秦汉时期:古代教育的——奠基时代,


       秦汉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时代。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的需要,推行崇法排儒的文教政策,对私学采取了严厉禁止的政策.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并且规定除博士官学中藏书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经典尽数烧毁,最后甚至发展到坑杀儒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的这一文化专制主义政策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一次大倒退,并使中国封建社会教育臣服于中央集权的特点初露端倪。秦朝二世而亡,充分证明了秦朝采取的崇法排儒的文化专制主义文教政策的失败。



       汉代统治者认真总结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除继续采用法家思想外,主要以“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为治国指导思想。以后为了适应大一统封建统治的需要,汉代统治者经过反复比较,确立了“独尊儒术”即以濡家为正宗,辅之以法家、道家的思想文化格局。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指导下,汉代实行与秦代绝然不同的文教政策。其一是重视知识分子作用,尤以汉文帝更为突出,他把全国有名的学者集中到都城长安,封以博士的官衔,同时还下令举贤良文学,使知识分子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其二是汉代解除了秦代的“挟书律”,鼓励人们传写、抄录书籍,这些措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使汉代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汉代全面继承了以往的教育成果,为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汉代的学校同样分为官学和私学。官学又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官学的最高学府是太学,始于汉武帝,设在京师长安的西北城郊。太学的设立是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的重要步骤。太学的设立有助于统治者利用教育控制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方向。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他们除了从事太学的教学工作,还部分保存了原来作为咨询官吏的职能,参与政府的活动。博士在那时官职并不高,但任职的标准却很高,人数也不多,因而受到社会尊重和朝廷的礼遇。太学的学生称为博士弟子”。



       太学所传授的知识均为儒家经典,其教学方法的特点是重师法和家法。即以汉初经学大师的经说为师法,如果大师的弟子对师说有所发展,能够形成一家之说,被学术界和朝廷承认,便形成家法,所谓“先有师法,而后能成一家之言”。从这一时期起中国古代教育初步形成了重经典、重前人之说的传统。学生经考试及格,被任为政府官吏,可谓“学而优则仕”。私学则有书馆和经馆两类。书馆又称书舍,主要从事识字和书法这些启蒙教育。经馆是较书馆要高一个层次的私学,又称精舍或精庐,实际上是一些著名学者聚徒讲学的场所,程度相当于太学。汉代私学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基础教育工作,而且它还是后代书院的渊源。



       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汉代孔子”的董仲舒。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他在“性三品”说的基础上肯定了教育的作用,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兴太学、重选举,以及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作为教育主要内容的主张,对封建时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以王充为代表的“异端”思想家则反对儒家独尊,主张博通百家之言,在学习途径和方法上,反对“生而知之”,主张“学而知之”,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汉代教育思想的冲突不仅反映了当时在教育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而且也成为以后不同教育思想发展和斗争的重要思想根源。



        由上可知,汉代的教育已显露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框架,即不仅确立了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中的独尊地位,同时也在教育制度、设施、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都为后来整个封建时代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15-250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