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郭氏大楼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19-11-23 10:45 回复:0 关注量:603

       郭氏大楼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座落于揭西县棉湖镇。大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前座四进三天井,后座楼二层,为“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


       郭氏大楼恢宏、壮观、典雅,在建筑构思上,除注意生态环境的空间陪衬外,主体建筑墙厚0.8米,三合土和以少许红糖,时间越长越坚固,300年后的今天,铁钉还钉不进去,像磐石一样坚实;大楼内采用“三级石阶”和“高门槛”,历经300年罕有洪水入浸;石料和楹桷,均来自名山名林,精工构筑,主体至今仍十分稳固。


       大楼位于棉湖古镇翰林府右侧,永昌古庙左侧,面对高耸的铁山笔架峰,濒临秀美的云湖。湖桥亭榭镶缀,名胜古迹交辉。与兴道书院、翰林府、云园、永昌古庙等,形成一个壮观的建筑群。郭氏大楼显得尤为雄伟壮观,是远近有名的建筑物。


       郭氏大楼占地5460平方米,前座四进三天井,后座楼二层,为“潮汕民居古建筑之最”。后楼大门“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联及楼上正厅“去天五尺”匾,皆为清监察御史邱玫华所提。后楼“老书斋”号称“带湖学校”,育才甚多,曾有“道林百众,书院千徒”之誉。


       郭氏大楼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竣工于1746年,整座楼占地5460平方米,(约合9亩)(宽52米、深105米)有四条花巷,五落院堂,后面有高4.25丈的琼楼一座。其建筑格局规模,模仿宫殿形式,里面原有99间房经后代增补修建,总数为100间,即所谓“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的格局。计外花巷两条42间,新建12间,内花巷两条30间,三个厅堂两侧6间,南北厅两侧6间,第二埕反照4间,共100间。


       整座大楼以贝灰三合土夯成(据说三合土中和以少量红糖),坚固美观,大院中有小院,院墙砌有长窗,清雅超俗。楼前有广场和高照壁。广场之右侧建有“会元居”,是该楼主人当年接待四方商贾和宾客之地。“会元居”后面,还有书斋一座,人们称为“老书斋”。后楼正中,有清代监察御史邱玖华“去天尺五”之题匾。楼下大门正中,又有“带湖亭”之大匾额。邱玖华被请来执教,这为郭氏大楼增加了知名度。邱氏执教之后,师塾遂从“老书斋”迁至“带湖亭”,号称“带湖学校”。这间学校开棉湖教育之先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有“道林百众,书院千徒”之美誉。


       后楼为这座楼的建筑,墙厚二尺,大门石圈,构筑精美,楼有两层,高4.25丈(据说宫殿高度4.4丈,只差1.5尺,故有“去天尺五”之说),飞檐凌空,高脊巍峨。楼前有长廊,外围栏杆,凭栏远眺,极目达普宁乌犁古塔;楼内雕梁画栋,斗拱交错,上铺十层红瓦。楼之正中,原有圣旨牌一块,两边有木联云:“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书声”,也是邱氏之手笔。漫步楼上,浏览周围风光,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郭氏大楼恢宏、壮观、典雅,在建筑构思上,除注意生态环境的空间陪衬外,主体建筑墙厚0.8米,三合土和以少许红糖,时间越长越坚固,300年后的今天,铁钉还钉不进去,像磐石一样坚实;大楼内采用“三级石阶”和“高门槛”,历经300年罕有洪水入浸;石料和楹桷,均来自名山名林,精工构筑,主体至今仍十分稳固。郭氏大楼历经300年的历史风雨磨砺,主体建筑及后楼基本保存完好,主体及建筑构件仍保持清代初期的历史风貌,同时折射出这座古建筑及其主人当年的风采与辉煌,成为研究历史上潮汕民居古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