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民间玩具的发展历程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1-17 10:26 回复:0 关注量:751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任何人都不会忘记它曾经给予自己的快乐和启迪。我国古代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它的独特工艺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中外人士的喜爱。

  我国古代的儿童玩具主要是泥、木、草、竹、布做的,由于这些东西不易保存,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多,因此对它的研究只能结合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统工艺的挖掘去分析,找出一些头绪来。

  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玩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埙[xun勋]和陶猪。陶埙发现于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是一个橄榄形上端尖下端圆的陶器,上端有一小孔,轻吹可发出声音,这可能就是后来陕西玩具“鸡叫叫”的先声。陶猪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长七厘米,形制粗糙,仅具雏形,可能是一件烧制过的玩具。这类玩具,别的地方也有发现,有的是小鸡的形状。

  商周时的玩具,郑州二里岗曾经出土过商代的陶虎、陶羊、陶龟、陶鱼等。这些陶器造型匀称,风格淳朴,有的细部(如眼睛、鼻孔、牙齿、爪部)用阴线刻画,很有神采。这些可能是装饰品,也同时兼小孩的玩具。

  汉代的玩具,据文献记载,已有假头、假面(捏制或烧制)、竹马、“泥车瓦狗、马骑倡俳”等。不过,从出土文物看,还远不止此。汉代文化遗址出土了不少像小陶龟、陶猪、绿釉骑马人哨、绿釉陶狗、绿釉变形青蛙、绿釉陶鱼之类的小工艺品,造型简练活泼,肯定是玩具。从这些玩具,可以想见当时那些泥作、帛作、木竹作的玩具的形象,“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充分表现了当时儿童骑竹马(饰有马头的竹竿)嬉耍的活泼和天真的神态。

  唐代由于陶瓷技术的提高,玩具也进入“三彩”和瓷器的领域。江苏镇江曾出土一件三彩玩具虎,双耳耸立,昂首啸叫,十分威武。唐代一些民间瓷窑当时还烧制不少供人玩赏的小件陶瓷雕塑,如位于今四川境内的邛窑、位于今湖南长沙附近的铜官窑,烧制了大量的虎、狗、羊、象、麻雀、龟、鸽、青蛙、狮子之类的瓷玩具,这无疑给当时的儿童们增添了不少欢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塑劳动泥俑等,大概也是玩具。

  宋代的玩具比较多。当时的画家苏汉臣画了一幅名叫《货郎》的画。从这幅画中,我们见到的儿童玩具大概就不下百数十种。当时城市中专卖儿童玩具糖果的很多,仅玩具糖果一项,就有打娇惜、虾须、糖宜娘、打秋千等名目,同时,毽子、陀螺、不倒翁、泥模等玩具也很流行。从考古发掘看,宋代的瓷质玩具像花哨虎、龙、双人龙、骑马人、狗、卧童、盘髻娃、爬娃、喂乳妇女、相扑等都很风行。这些玩具,不仅造型精细美观,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很全面。

  宋代最具特色的玩具是“泥孩儿”。“泥孩、儿”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有“摩睺[hou喉]乐”、“摩喝乐”、“土稚”、“土宜”、“巧儿”、“黄胖”、“迎春黄胖”、“湖上土宜”、“迎春土宜”等叫法。产地有鄜州(今陕西富县)、汴梁(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平江(今江苏苏州)、昭文(今江苏常熟)等地。当时著名的雕塑名家也很多,1976年江苏镇江宋代遗址中出土了一组“泥孩儿”,上有雕塑工匠的戳记。此组“泥孩儿”共五人,用泥塑成后烧制。其中两个小孩摔跤,一个仰面跌倒,一个虽然胜利了,但也被拖拽趴下。旁观的三个小孩,出自各自的个性表现出不同的神态,整组作品形态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儿童天真活泼的气息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