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的——全面繁荣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2-05 11:19 回复:0 关注量:814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教育的——全面繁荣,

我国古代教育自秦汉奠基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已走向全面繁荣。教育的发达和唐代的文学、艺术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盛唐文化景象。进人宋代,我国古代教育更加成熟,精细,达到更高的发展形态。


       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加上人们对儒家经学,尤其是对汉代的章句之学普遍失望,导致了经学的相对衰落和玄学的蓬勃兴起,文化呈多元激荡的局面,这一时势也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教学内容。这个时期教育总的特点是官学时兴时废,教育事业的延续主要是依靠私学、家学。魏晋是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时期,为了保证士族优先做官的权利,魏文帝时期实行了有利于著姓大族的“九品中正制”,也就是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依据管内人物的品行定为一至九等,实际上是按门第高低将人们评定为九等,按等选用。这对“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门阀制度的形成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晋代的中央官学分为国子学和太学。国子学只限于五品以上的贵族子弟人学,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士族阶级享有教育特权;而太学学生成分比较复杂,多为平民子弟。魏晋时期重视贵族子弟教育轻视平民教育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这种教育与选官制度结合,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在经过200年的动乱之后,人们对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都有了新的看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南北朝对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教育有了复苏和新的发展。当时的教育虽以北朝为盛,但从教学内容上看,南朝教育更有特点。宋文帝当政时出现了“元嘉之治”,官学教育也出现了暂时的繁荣。宋文帝于元文学馆。四馆并列,各就其专业招收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开创了玄、儒、史、文四科教育并立的局面。这不仅冲破了自汉以来经学教育独霸官学的局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而且由于学馆是以私学为基础的,它打破了晋代教育的僵局,为广大寒门之士敞开了教育大门。


       这在教育史上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虽在总体上呈衰落的景象,但仍出现了许多值得后世继承的教育特色和成效。如在教育目标方面,倡导“经世致用”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律、书、算、文、医等实用学科的学校,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官学的不景气,且讲究门第,大批学子不能进官学读书,许多名儒顺势讲学,私学规模迅速扩大,质量和规模超过官学。与此相连的家庭教育也得到重视,出现了许多儒家世家,家训、家诫等有关家教的著述大量出现。南朝著名教育家颜之推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他主张家教要从幼儿期开始,家教的主要内容是语言、道德和立志,其方法应是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这些主张都是很有见地的,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成果对唐代教育走向全面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隋代虽然短暂,但其官制和法律的改革,不仅对唐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唐代的教育同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唐代经济繁荣,政治相对开明,各项文化事业都很发达,这为唐代教育的全面发展莫定了厚实的基础。唐代统治者实行宽容的文化政策,在意识形态上奉行儒释(佛)道三者并行的政策。儒家自巍晋以来失去了独尊的地位,一度处于衰微之势,隋唐统治者已意识到儒家思想在巩固统治中的作用,开始再度积极提倡儒家的礼乐教化。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与儒士精英一起制定了唐朝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鼓励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还令人编撰《五经正义》,颁行天下,不仅令人传习,而且还以此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这一措施不仅统一了儒家学说,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以后的唐代统治者又整顿礼仪,制成《大唐开元IL),使人们从思想到行动都要遵守儒家的教条。特别有意义的是唐代虽然尊崇儒学,但并不独尊濡学,而是并重佛教和道教。儒、佛、道的相互斗争,相互融合,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共同促成了唐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文化格局对教育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除了以儒家为代表的经学教育体系属于核心地位外,另外还有学习道教的崇玄馆,开创了道举取士。儒、道、佛三家在教学形式方法上都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吸收,使那时的教育思想呈现出杂揉融合、兼容并蓄的特点。


      唐代复兴汉代教育的传统,同时又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教育成果.使学校教育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唐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完备的学制体系。中央官学发展成三个教育系统:普通教育系统、特殊教育系统和职业教育系统。普通教育系统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属大学,律学、书学、算学属专科学校。这六学都由中央国子监领导。国子学设博士2人,助教1人,招学生300人,只招三品以上官员及国公的子孙。太学设博士3人,助教3人,招学生500人,学生限于五品以上官员及郡县公的子孙。四门学设博士、助教各6人,招学生1300人,招收对象为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及庶民中的俊异者。律学、书学、算学放宽招生条件,凡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及庶族地主中有志者均可人学。


       唐朝还设立特殊教育系统,以满足一等贵族子弟的教育需求。门下省设张文馆,东宫设崇文馆,祠部设崇贤馆,只招收皇室近亲,皇太后近亲,皇后近亲,宰相、一品功臣的子孙。另外,唐朝的职业教育也有相当的规模。中央设有太医署、太卜署、司天台、太仆寺、校书郎。太医署下设医学、针灸、按摩、咒禁四个专业。医学专业包括五科:7年制的体疗科;;5年制的疮肿科;5年制的少小科;;2年制的耳目口齿科;2年制的角法科。药学和药园设在一起,学生在学医学知识的同时要识别各种药物,掌握药材的种植和收采、贮存、制造、加工等技术,最后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习成绩及治疗效果来分配工作。从教育发展史上看,这种实科教育制度比西方发达国家早了1000年左右。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