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脊做法有何特点?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6-09 09:04 回复:0 关注量:819

  瓦坡相交而成脊,脊部处理不好容易漏水,因而需要加意抹饰严密,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注意到这一点,有时把脊做得极为高耸,更配以吻兽雕饰,使得瓦屋顶成为装饰性极强的一个部分。清代大式小式建筑有不同的屋脊做法,布瓦、琉璃瓦的屋脊结构也有一些差别。兹依小式诸脊、大式诸脊、吻兽三个部分略加介绍如下:

  1.小式的清水脊和皮条脊

  在阴阳合瓦顶上前后瓦坡交接处做水平方向的清水脊或皮条脊。

  清水脊的做法:脊下部用板瓦(和砂滚子砖)取平,苫背,中部砌瓦条两层,上部再砌混砖和扣脊筒瓦(或砖)各一层;脊的两端还加用雕刻花草的盘子和依45°方向挑起的鼻子,以加强装饰性。

  皮条脊的做法:和清水脊大致相同,只是在两端取消了鼻子和盘子,扣脊砖外端改安勾头一件。

  2.大式的大脊、垂脊与岔脊

  依《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规定大体如下:调大脊,其底部先用板瓦取平,苫背,沙滚子砖衬平,用灰泥堆砌瓦条两层和混砖一层。中部用尺二见方或更大的方砖开砍斗板一层,在斗板砖之间的空隙要用白灰浆灌实。顶部再用灰泥砌瓦条一层、混砖一层、瓦条又一层,然后安上扣脊筒瓦。

  垂脊的总高度比大脊要小,所以砖、瓦条的层数也少。垂脊底部用瓦条两层,混砖一层;中部用停泥通脊斗板一层,也要用白灰浆灌满;顶部只是混砖一层,上扣扣脊筒瓦。

  至于岔脊就更小了。岔脊没有斗板砖,下部只用瓦条一层,混砖一层,上面就是狮马等兽件,每件狮马都与其下方筒瓦连坐。

  对于硬山顶(悬山顶同),依《工部工程做法侧例》的规定,四条垂脊的后部三分之二叫垂脊,前部三分之一叫岔脊。以此为准,对于庑殿顶和歇山顶四条斜脊的前半部都叫岔脊,从大脊两端向下延伸的脊部都叫垂脊,只有歇山顶斜脊后半部叫做戗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