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是哪五大?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7-01 09:00 回复:0 关注量:1935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

  1、客家围龙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

  客家围屋是中国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江西、福建省、香港新界以及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期,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弄堂,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

  3、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4、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

  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

  5、云南一颗印

  在云南中部地区有许多这种形式的四合院住宅。三间四耳是最常见的宅制,既正房三间,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厢房)。前面临街一面是倒座,中间为住宅大门。

  四周房屋都是两层,天井围在中央,住宅外面都用高墙,很少开窗,整个外观方方整整,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为“一颗印”。

  位于滇中高原地区,与当地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风大的气候环境特点相适应。多采用厚土墙及筒瓦铺屋顶。通常为楼房,房间分为两层,牲畜及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楼下正房是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

  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外墙一般无窗、高墙,主要是为了挡风沙和安全,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反对 1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