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古民居该如何欣赏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7-01 09:02 回复:0 关注量:562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

  要说明一下,古民居是古建筑的一部分zhi,建筑不仅仅包括民居,还包括教堂,寺庙,陵墓,桥梁,水渠,渡槽,园林等等。

  因为各种原因,古民居流传至今的不多,或者是流传时间都不会太长,因为是民用建筑,流传时间比较长的,一般是公共建筑。

  又由于建筑材料的不同,使用砖石结构的流传下来的比较多,使用土木结构的流传下来的比较少。

  比如,古希腊多是砖石结构,主要是石材,所以,几千年下来,还能流传下来。中国的宫殿多是土木结构,所以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中国的陵墓,比较注重使用砖石结构,所以大部分陵墓建筑都能流传下来。

  在世界建筑史上,比较早的希腊人对建筑最大的贡献是,发明并完善了“梁柱式"建筑,最简单的梁柱式,就是两根立柱顶一个横梁,这样就制造出了跨度和空间,随着梁柱和横梁的增加与排列,可以扩大建筑的容量和面积。

  梁柱式建筑,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但是,由于横梁多是石质横梁,重量大而脆,所以开间跨度不大。

  古希腊人为了增加建筑的美观就在石柱上多下功夫,根据柱高与底径的比例,表面有没有凹槽,顶部有没有卷板装饰,柱身有没有收减等等,光是石柱样式,就有五种之多: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

  欣赏古希腊建筑,重在欣赏他的柱式结构。比较典型的像今天雅典的帕提农神庙。

  古罗马人对建筑的贡献,比较大的是对穹顶的使用。

  使用穹顶,增加了跨度,扩大了开间,可以建造出更加高大宽敞的公用建筑。

  他们用维苏威火山爆发出来的火山灰,当做天然水泥,这样就知道出跨度比较大的穹顶来。在伯利克力时代,可以造出容纳两三千人的公共浴池,并且都在穹顶之下,分为洗浴区,交易区,休息区。

  除了穹顶之外,罗马人还发明了券柱式,让建筑的线条更加柔和。

  还有,罗马人建筑注重了坚固,实用,美观。有了更加完整科学的建筑法则。

  今天可以看到的,比较典型的穹顶式建筑,有古罗马斗兽场,罗马的万神庙。

  两河流域,注重台地建筑,因为它的雨季降雨量很大,河水泛滥,到了旱季又雨水稀少,所以,这里最早发明了陶钉,泥土筑的墙,房檐的滴水会使墙根不太牢固,于是他们发明了陶钉,钉在墙根上,流传至今便是马赛克。

  今天在两河流域,还能见到这种右民居。

  现存的欧洲古建筑,古民居比较多,码头,广场,议会,教堂,所有这一切古建筑,多注意三原则:

  实用,美观,坚固。这些都深受古罗马建筑法则的影响。比如《建筑十书》。

  现在流传下来的中外古建筑,古民居,一般都遵循以下法则:

  第一,气候;第二,物产材料;第三,文化。

  同样是佛教寺庙,西藏的寺庙要注意防风御寒,所以,形制和开间就比较小,江南地区的寺庙就注意,高大轩敞,注意通风,去潮。开间高大,首先是气候的影响。

  北方的民居,注意厚墙平顶,南方的民居,注重开窗尖顶,这些是因为北方民居重在防寒,防水是次要的。南方的民居,重在防潮防水,防寒是次要的。

  山西河南交界处,会出现窑洞式庭院,也就是所说的地坑院,就是平地下挖,成方坑,然后再朝四面墙壁挖洞,形成窑洞和院落。何以如此,是由建筑材料决定的。这样建筑成本会减小。

  就像云南的傣族民居,是干栏式建筑,主要材料是竹子和草,也是因为当地盛产竹子和草,也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

  再就是文化作用,比如常见的教堂是哥特式建筑,高高的尖顶富有极强的宗教意味,为了更接近上帝。

  教堂内部更像船的舷舱,也是宗教上同舟共济,诺亚方舟的影子。包括窗户上的彩色玻璃,也是为了引导大家走进绚丽的天国的启示。

  这些都是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在欣赏古民居时,一般利用这三个原则分析都不会错。

  最常见的是分析北京地区的四合院,四合院注意封闭性,是气候影响也是文化影响,更重要的他的四方与中中,讲究的是方正与尊卑有序,它的建筑材料也多是北京地区最容易取得的木材,或者是砖土。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仓促之间也不太好回答。

  如归纳起来,可以这样说,欣赏和分析古建筑古民居,一定要从气候原材料,文化三个方面着手。从这三方面着手,无论欣赏,还是分析,都会井然有序,趣味盎然。

  但愿这样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