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寺建筑屋脊上的走兽代表什么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7-07 09:08 回复:0 关注量:946

  在建筑物的屋脊、檐背上可以看到一些造型精美的禽兽形zhi象,十分引人注目。汉代屋脊上采用朱雀、铜鸟等作脊饰,正脊两端一般使用凤凰。南北朝时印度的摩竭鱼(即鲸鱼)传到中国,佛经上将它视为雨神的座物,能灭火,于是做成脊饰置于建筑物上,名鸱尾。这种鸱尾在唐代以后又演变为鸱吻。至宋代,鸱吻变为龙的躯体,并刻有流云纹样。宋代脊饰尚有嫔伽、蹲兽、滴当、火珠等。明清时则演变为正吻、戗兽、仙人、走兽等,做工日趋精巧细致。

  五台在脊背和前端,一排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造像形状各异,数量不一。据《大清会典》记载,其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些小兽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龙、凤代表至尊;天马、海马象征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斗牛、押鱼是海中奇兽,据说能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狡猊是我国传统中能食虎豹的猛兽,象征千山一统,百兽率从;獬豸善于辨明是非曲直,为皇家"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末一个类似猴子的小兽,因排行第十,叫"行什"。这些吻兽在建筑功能上除起装饰作用外,还有结构上的作用。鸱吻是固定正脊两端的构件。其余各种兽像的下部均有防止屋脊滑动的大铁钉和木柱。脊的出理,原是为覆盖两个屋面相交缝隙的一种防渗漏的措施,后经过美化成为不可或缺的装饰性物件。

  五台藏传佛寺的建筑结构,大部分使用密梁平顶构架,外部包以很厚的石墙和土墙,部分地方使用汉族形式的木构架屋顶。虽然由于使用不同,各类建筑体型不一,但由于这种构造点,再加以比较定型了的一些装饰手法,使得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且有很大的收分,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坚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则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坚实的墙身上往往点缀一部分木门廊,上面又有轻飏的汉族形式的屋顶,使这种坚实的体型并不呆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