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闽南古建筑的详细资料,和历史?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7-10 15:56 回复:0 关注量:587

  一、历史篇

  为了配合泉州市的旅游节活动,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泉州,泉州市政府于2000年兴建闽南建筑博物馆。它位于温陵路和湖心街交接处的洪氏大宗祠内,洪氏大宗祠到已经有150年左右的历史了。

  二、现状篇

  闽南建筑博物馆很简陋,主体建筑是一间低矮的平房,在里面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很闷热,有些展品上还有蜘蛛丝,看来,这里平常一定很冷清。

  虽然博物馆外表其貌不扬,但是,细细一看,里面的藏品可丰富了。有900多幅有关建筑的图片,如古大厝、牌坊、寺庙、教堂、泉州发展史、改造中山路的成功经验……有从泉州各地收集来的古建筑,具体的数量将在新馆建成后,请有关专家来鉴定、统计。一张大床给我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床很大,漆成红色,床的四周雕刻着许多图案:花纹细腻,金碧辉煌,这些图案来自一些历史的掌故。这是古时候有钱人家用的。古代的房子也很有意思,不用一颗螺丝、钉子,梁、柱、各种木制家具都是巧妙地拼接起来的,古代人真了不起!

  黄爷爷说,这些展品体现了泉州的建筑特点——红砖白石、小巧玲珑、雕梁画栋,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小学生们应该经常来看一看,对自己的家乡多一份了解。

  我们还在洪氏大宗祠内的墙上发现很多书法作品,还有两幅是英文的。一问黄爷爷,才知道,这是各级领导、外国友人来参观时有感而发写下来的。虽然看得不太明白,但是却可以感受到还是有很多人在关心、保护这些古老的建筑,这些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三、未来篇

  黄爷爷告诉我们,新的博物馆正在筹建当中,打算建在西湖旁,占地面积200多亩,是现在的10倍。新馆将在灯光、音像方面加大投入,力求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展品;配备解说员,使参观者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泉州的建筑特点。还将与教育局联系,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中、小学生了解我们的家乡,将来,把我们的家乡建得更美。

  闽南本系古闽越地,但现在居民多从中原迁来。唐初由南安割东南地置晋江县,为泉州府之附廊,所以古代建筑,多沿中原古老建筑物以及有关资料来看,闽南住宅主要的大约有如下几种。

  较早的住宅建筑,以土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墙壁用硬土夯实,俗称“土栋撞”这种“土栋撞”最简单的只用硬土夯实,多取红壤粘土渗以粗砂拌合夯成。也有取旧厝地渗杂着瓦砾土拌以壳灰夯成。此材料以城镇居多。真正讲究的“土栋撞”是采用三合土,即用红壤土,粗砂和壳灰按一定比例拌和之后用以夯墙,讲究的还加糖水,用这种三合土夯墙筑墓建造古城堡十分坚固,留存至今的明朝墓,有的甚至比混凝土还坚固。建“土栋撞”的房屋要使用墙模板和撞子等工具,过去农村建屋,邻里帮助,把墙夯到一定高度,上面架木梁钉桷支,再盖上粘土烧制的瓦片,安上门窗,便可安居了。不用“土栋撞”的也有采用土坯,即用红粘土或田土“土结模”印成坯块,干燥后待用,比较讲究的渗入石灰拌和称为“灰土结”。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内外墙用泥灰浆抹平,也就成为可以安居的民房了。这种土木构的房子俗称“土扛员”,是较早的时代闽南城乡普遍居住的房屋。

  闽南民宅除土木结构以外,还有一种砖木结构的住宅建筑,用粘土烧制的砖块砌筑墙壁,竖上木柱架上木梁,钉了桷枝,然后在桷枝上安上一层薄片О,在上面施以薄土浆,再有次序地安上瓦片和瓦当,这是“皇宫起”的规规制,无论宫庙或祠堂,一般都是三进三开间形式,由山门正殿和后殿组成,带两廊或不带视规模而定。而典型的民居大厝也是由下落,中落和后落组成,亦即三进三开间,两边再带护廊,其规制与宫庙相同。所以说正规的三落(三进)大厝就是地地道道的“皇宫起”。唯一的差别是规制较小,随着时代发展,“皇宫起”的民居也从三开间发展到五开间大厝。房间增多,但规制形式仍然保留古制。

  闽南侨乡传统民居古建筑有大小不同的规制,一是进深与梁(员)的架数,自七架至十三架员,二是开间,由三开间至七开间,现分述于后。

  七架:即主屋正厅脊员前后各有三支木梁,连中脊梁合计七支,俗称“七架”,这是闽南民居最普遍之规制。这种民居一般没有大房部口,也无后房。但较大规制的七架,勉强留出一个“部口”。

  九架:即正厅的木梁连脊梁计九支,有部口即无后房,留后房即无部口。

  十一架:正厅连脊梁共十一支,有部口并有比较宽大之后房。

  十三架:连脊梁计有十三支大梁之多,为最宽敞的古式住宅,有宽大之部口及后房,并有一条后房巷通往大后厅,护廊七间一厅六房,一般民居建十一架大厝已够气派,极少十三架大厝。

  开间:俗称间格,正统古式大厝为三开间,后来人丁兴旺,则多建五开间大厝,至于七开间大厝的民居少见。

  附属建筑:除正屋之外,尚有下列附属建筑。

  护廊:也称护厝,传统古民居为两进三开间两边带护廊,护廊五间,一厅四房,多作厨房及贮藏间之用。

  南厅:俗称倒向,即在庭院与大厝相向之处,按大厝之规制建三至五间房,成一字形,与主厝相向。如带护廊,则房间增多。

  照墙:也有不建南厅而正对大门建一赌墙壁者,俗称照墙,照墙正对大厅处略高,墙口大书“福”字嵌于中央,以兆福气。

  角脚楼:古制五开间大厝,常在大房边房的部口位置上加盖小楼,过去由于旧观念影响,角脚楼不得高过厝脊,所以往往比较低矮而少。

  榉头双层:近代以来风气渐开,古体五开间大厝的两边榉头建为两层楼房,以后又把榉头连下落建成两层楼房,成为后面仍是古式大厝的中西合璧异形房屋。

  除以上按传统规制的古大厝外,还有比较简朴的单落厝和丁排厝。

  单落厝即一进(落)古厝,前面一字平墙,正中大门,进大门有中间天井和两边榉头,天井以上即为正厅及房间。单落厝有三开间和五开间两种。

  丁排厝乃一字形平屋,三至五七间不等,开门见路,不带围墙,属最简陋之民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