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包括什么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20-09-22 15:50 回复:0 关注量:628

  从以往的考试看,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知识一般还是以记忆为主,涉及分析概括的内容不外乎阶段特征、文化发展原因等,较深层次的问题不多,更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根本的问题,缺少古今联系密切、让入耳目一新的题目。但2004年上海的有关孔子的那道题似乎预示着一种新的动向,就是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在新的视角下审视中国古代文化。本人出于这样—种考虑,因而在这里没有对具体的知识进行整理,而是针对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几个与现实联系较为密切的问题转换一下思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加深理解,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明确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人类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它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定社会文化总是在继承前期文化的基础上而存在和发展,他同历史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文化还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不同民族,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文化差别也很大。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统治阶级会利用文化来维护其统治;而被统治阶级也会利用文化来表达他们的愿望,进行反抗斗争,因而使文化呈现出阶级性。

  明确中国古代文化所处大环境——中国古代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

  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这种优势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是文化领先的根本原因。

  2.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各民族的融合中,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各族文化互相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

  3.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自我发展与创新,加之兼收并蓄,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4.国家政策的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等。提醒:2005年,科举制度创立一千四百周年(605年创立)和废除一百周年(1905年)。

  纵向定位不同时期文化,是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把握重点的关键

  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濒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周易》。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