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之父子之礼

 
楼主   帖子创建时间:  2018-07-04 13:43 回复:0 关注量:839

父子之礼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父权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很严重,而家庭之所以得以稳定,得益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因此两代人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历史上一般把这两代人之间的礼仪称为“父子之礼”。同时,中国古代社会又是一个专制社会,家中全体成员都以男性长者为尊,可以说父子之礼是维系家庭尊卑秩序最为基本的礼节。

父子之礼又可分成两层:父母对子女,要“慈”“严”“教”;子女长大后,要感恩于父母在生活上对自己的关爱以及在品德和做人上对自己的教导,即“孝顺”。

慈,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孟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要人们把爱自己子女的心推广开来,爱天下的孩子,可见他认为人们爱亲生子女是天经地义的。民间谚语用“十指连心”来比喻这种亲情,也是非常形象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就更为深沉了。即使有个别的父母用偏激的方式对待子女,其出发点的本意也是“望子成龙”或“恨铁 不成钢”。

严、教是被连在一起体现的。在传统社会中,家教历来都是被家庭、家族十分看重的一件事情,并且还要突出一个“严”字,俗称“严于家教”。《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北齐颜之推所撰的《颜氏家训》中就有《教子》篇, 他主张“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所谓“严父慈母”,一般认为,母亲可以慈爱多些,而父亲则必须威严,不威严就很难教育子女。谚语“宠子不发”“不打不成才”,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教育子女的内容非常宽泛,从日常起居、行为举止到琴棋书画,还有各种实用技艺。但其核心在于教育子女怎样做人,诸如仁、义、 礼、智、信、忠、孝、悌、恕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和与之相应的行为礼节。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