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真寺建筑文化的人类学解析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12-24 15:22:50  来源: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作者:李静 高朋
核心提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及价值,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清真寺建筑特有的风格,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独特的审美意识及其美学思想。通过分析中国清真寺建筑从其创设之初至今其建筑风格的变化,运用艺术人类学及建筑人类学的理论知识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与色彩选择方面剖析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文化内涵,认为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及价值,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清真寺建筑特有的风格,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独特的审美意识及其美学思想。通过分析中国清真寺建筑从其创设之初至今其建筑风格的变化,运用艺术人类学及建筑人类学的理论知识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与色彩选择方面剖析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文化内涵,认为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


  一、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概况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清真寺遍布全世界。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是希吉莱历元年先知默罕默德在麦地那东南郊古巴邑地区所建,较为简陋,稍后在麦地那城正式建寺,即现在的“先知寺”。“克尔白”、“先知寺”和耶路撒冷“艾格萨清真寺”为伊斯兰教最神圣的三大著名清真寺。


  清真寺建筑中礼拜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其他的建筑还包括:召唤教民来寺做礼拜的邦克楼;教民进行沐浴的水房;讲解教义的讲堂及学院宿舍;教长及阿訇们办公议事的办公室及宿舍;教民死后举行仪式的地方等。可见清真寺主要是穆斯林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具有多项功能的建筑群。



  清真寺中的礼拜大殿作为最主要的建筑一般由卷棚、礼拜殿及后窑殿三部分组成。虽然世界各国清真寺礼拜大殿外观造型和空间布局等都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清真寺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圣龛必须背向“麦加”;殿内不供偶像;不用动物的纹形做装饰,而常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以及美化的文字法来做装饰;大殿内悬灯较多,以利早晚作礼拜之用;圣龛左侧有宣教台。


  伊斯兰教自唐永徽二年开始传入中国,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建筑——清真寺也应时而生。广州怀圣寺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中历史最古老的一所,不过现有的建筑,除光塔(邦克楼或唤醒楼)外已全部为清代至解放后的建筑。随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清真寺的数量已经大幅增加。根据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清真寺有三万五千座之多,遍布中国穆斯林所居住的各个地区。在这三万多座清真寺由于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在其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建筑风格各异。通过梳理中国清真寺建筑艺术历时的演变过程,能够了解中国各个时期清真寺的建筑特色及其本土风格。


  二、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的演变过程


  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是一部非文字历史书。中国清真寺从创始之初至今,其建筑风格并非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建筑材料、建筑主体颜色及空间布局等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一)唐至元时期清真寺建筑风格


  根据唐宋时期遗存下来的少数几座清真寺建筑分析,这个时期的清真寺在空间布局上主要沿用阿拉伯式的布局。杭州的凤凰寺(建于唐,在元朝重建,明时按原型重修,故其建筑风格主要为元朝时期清真寺的风格)的礼拜殿采用横置式的平面格局,面阔大于进深,继承了西亚清真寺的古老传统。由于一般清真寺中单体建筑并没有固定位置,每一座寺院的总体布局也不相同。一般以全寺的礼拜殿所在的庭院为中心,划定整个清真寺建筑群的分布。例如,泉州的圣友寺(建于北宋)坐西朝东,轴线略偏向西北。据此可知,唐宋元时期清真寺的平面布局主要沿袭阿拉伯式风格,建筑物主要呈非对称式分布。


  这段时期清真寺大门、二门造型都具有典型的阿拉伯建筑风格。泉州圣友寺大门是少数保持下的建筑文物。其平面呈窄长形,分内外两部分用青石砌筑,外部为开敞式门厅,用半圆形拱顶,形如藻井,最外部做成尖拱券状,门内后半部较低矮,用半圆形穹隆顶朴实无华,完全是阿拉伯形式。



  唐宋元时期清真寺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石。始建于唐朝广州怀圣寺(仅光塔)、杭州的凤凰寺、泉州圣友寺等中国早期清真寺都是使用砖石切成。《清真寺纵览》一书详细描述到“凤凰寺大殿通体皆为砖构”,“泉州圣友寺正门楼和礼拜大殿是元代重修的遗物。门楼用青、白花冈石切成,绿色花岗石砌成,……礼拜大殿四壁皆由大小不等的白花冈石砌成”。


  唐宋时期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主要仿效阿拉伯清真寺的建筑特点。而元时期在清真寺建筑外形上仍主要沿用阿拉伯建筑风格,但也开始吸收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如元至正八年勒石的定州礼拜寺《重建礼拜寺记》碑文中记载到“……正殿始成。但见画栋雕梁……”,可见此时开始使用木料作为清真寺大殿的建筑材料。元代大部分清真寺在外观上仍保留阿拉伯建筑的特点及后窑殿用砖砌圆拱顶外,开始吸收中国传统建筑中木料作为建筑材料,形成中阿结合的建筑形式。元时期清真寺建筑艺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二)明清时期清真寺建筑风格


  在唐宋元时期,内地清真寺与新疆等西北地区的清真寺差异不大,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其风格就有很大不同。新疆地区的清真寺仍主要沿用阿拉伯式建筑风格,而内地清真寺则开始吸收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清真寺。


  清真寺建筑空间格局逐渐趋于对称的布局。这段时期清真寺开始吸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对称原则,形成东西走向的主轴线,以礼拜大殿为中心向前延伸分别布置大门、邦克楼等建筑,纵深布局,在主轴线两侧则布置其他一些辅助性建筑。清真寺建筑是完整对称的布局,这种形式在明末经堂教育兴起后进一步加强,讲求中轴线,一般采用四合院制度。如山东济宁东大寺(始建于明)、四川成都皇城街清真寺(始建于清)等都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实例。



  建筑主体装饰技术上开始采用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及色彩等。许多清真寺在伊斯兰教教义的前提下,采用中国传统色彩及装饰技术,形成极具特色的装饰艺术。色彩使用上逐渐采用红色、黄色等中国传统色彩,银川市南关清真寺(创建于明末清初),以金黄色的贴金做成美化的阿拉伯文饰装饰在绿色或蓝色的匾额中,悬挂在清真寺大厅正墙上。


  元代清真寺建筑材料开始使用木料,明清时期主要为木结构式的建筑。刘致平认为宁夏石咀山清真寺(清末民初所建)是在木结构的建筑中发展到顶峰的建筑。上海市松江清真寺(始建于元,明洪武间寺倾,并于洪武二十四年重建)的礼拜大殿为明代江南木结构厅堂式建筑。安徽安庆清真寺(创建于明)、山东济宁东(创建于明)、西大寺(创建于清)等等都是明清时期采用木结构的建筑


  清真寺建筑中在庭院处理上也颇具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许多内地清真寺都建有中国园林式庭院,种植花草,造假山水池,建亭式楼阁等。天津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代)于咸丰年间建石制群廊护台,同治年间建两个亭式楼阁。


  (三)近代以来清真寺建筑风格


  由于近代许多清真寺建筑是不同时代扩建而成,故呈现形式各样的平面布局,建筑布局有呈纵长形、丁字形,十字形,凸字形等等。土地面积有限、地形局限等因素促使清真寺建筑平面格局的多样性。


  这一时期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水泥、钢筋、铝合金等近代建筑材料。尤其是南方潮湿多雨的天气,中国传统的木材料不太适宜,而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可以防虫防潮。甘肃的西关清真大寺(文革期间全部拆毁,1983年在原址重建)其立面窗户全部采用铝合金框架,用青铜系列着色阳极化膜处理。



  近代以来所修建的清真寺造型多样化,仿效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中阿建筑风格结合的清真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河北廊坊市清真寺(始建于1933年,重建于1988年)的礼拜大殿是双层的阿拉伯建筑形式。近代开始,西方的建筑技术开始逐渐传入中国,产生了一些结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建筑。如青海西宁清真寺大门中间是用五个连续的砖砌劵门,两侧用六角形四层塔式邦克楼与大门组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中西结合的门楼形制。


  总之,近代以来清真寺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各地清真寺无论其平面格局还是建筑类型在遵循宗教原则的前提下,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清真寺。


  三、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文化意蕴


  文化总是体现为各种各样的符号,举凡人类的器具用品、行为方式,甚至思想观念,皆为文化之符号或文本。文化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符号的创造。从符号的角度看,它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符号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向人们传达某种意义。事物并没有意义,我们构成了意义,使用的是各种表征系统,即各种概念和符号。清真寺建筑正是穆斯林所创造的符号。它是承载意义的工具,代表着伊斯兰民族想要传递给外界自身文化的特点,发挥着符号的作用。如果缺少对像清真寺这样体现民族文化的物质实体的研究,是很难去了解民族精神、民族文化这样不可触的东西。清真寺的空间布局、建筑体颜色等除了满足实用功能外都传达着一定的文化含义,都是为了体现伊斯兰教的文化及精神。正如居阅时所指出的,建筑物除了表层传达的意义外,往往另有含义,它是藏在建筑表层背后的另一层意思,我们把表层意思背后间接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叫做象征……一切建筑都具有象征义,这是由人类的象征思维决定的。又如法国思想家卡洛蒂所指出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一面镜子”。


  (一)清真寺基本建筑特色中的文化内涵


  清真寺的空间布局、建筑体颜色等除了满足实用功能之外,还传达着一定的文化含义。


  清真寺的内部空间分割更是体现了穆斯林自我与群体团结的意义。清真寺是一个封闭的建筑体,它有形的院墙把世俗世界和神圣世界隔绝开来。正如易中天所说的,“正是靠着墙,建筑实现了对空间的分割,从而将人造空间与自然空间分隔开来,也将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人的世界与非人世界分隔开来。”清真寺是允许非穆斯林进入的,但是礼拜大殿就只能是穆斯林脱鞋进入的神圣场所。清真寺所形成的空间分割正是为了团结穆斯林而对空间的一种构建。



  清真寺的装饰中不能使用人或者动物,只能使用植物或一些抽象的图形来做装饰。而在整个清真寺中最华丽的装饰集中在圣龛壁面,那些互相重叠、交织的抽象图形使圣龛在视觉上具有复杂的效果,通过这样平面的绘画装饰造成有深度的感觉。复杂、抽象、华美的装饰使圣龛成为一个显著的视觉媒介,当礼拜者们凝视着圣龛很容易在自己的联想中进入精神世界,而圣龛也正是伊斯兰教精神世界的象征性入口。


  清真寺建筑体颜色的选择上体现了穆斯林的审美观。色彩……并没有真正的、固定的意义。构成主义者认为,使用哪种色彩不重要,能指并非色彩本身,而是它们互不相同并能被互相区分的事实,以及它们被构成一特定次序的事实.不是符号自身确定了意义,而是意义取决于符号与概念间由信码所确定的关系。建筑和地域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清真寺建筑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地理环境的。清真寺建筑中常用的颜色有绿、白、蓝。清真寺的穹顶多是绿色,并且在礼拜殿的装饰中大多也以绿色为主,而清真寺内壁颜色多为白色。穆斯林在清真寺建筑上对绿色和白色的偏爱主要与阿拉伯地处沙漠干旱地区,绿色象征生命、活力,白色不仅可以降低太阳辐射,使人感觉凉爽,还象征着纯洁清净。中国西北地区清真寺与阿拉伯地区地理环境有一定相似性,因此相比内地清真寺更加偏爱使用绿色、白色、蓝色。


  (二)中国清真寺建筑演变史中折射的文化内涵


  中国清真寺建筑颜色选择上除了常用的绿白蓝外,也常采用红色作为装饰,尤其是内地清真寺,这点不同于中东地区。主要原因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吉祥、喜庆、有生命力的含义,在穆斯林长期与汉民族的交往中,逐渐认可了汉民族对红色等色彩的审美,因此反映在清真寺的建造上就常常在一些部件中使用红色。例如天津清真北寺的柱子、门、窗、木栏杆等都是大红色。


  早期中国清真寺的空间布局由不注重对称发展到大部分清真寺空间布局都遵从对称原则,这无疑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对称原则的影响。清真寺的空间布局常常是以礼拜大殿为主导,沿其东西主轴线延伸布置大门、二门、邦克楼等建筑,在两侧布置一些辅助性建筑。因为穆斯林进行朝拜时必须面对麦加的方向,因此清真寺的礼拜大殿就必须坐西朝东,所以清真寺的主轴线都是东西走向,并且是西方为尊的庭院布局。


  清真寺建筑材料使用上也从仿效阿拉伯的砖石材料发展至中国传统的木制材料,再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各地清真寺建筑材料的不同与当地材料的可取范围、当地环境适宜材料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关。在阿拉伯地区砖石是较易能得到的材料,而在中国木料相对充裕,木结构的建筑文化也相当发达,因此中国清真寺逐渐采用木料作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材料。而到了近代,钢筋水泥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建筑材料,相比砖石、水泥有更好的可塑性,相比木料,钢筋混凝土更坚固。中国清真寺建筑材料变化过程正是中国伊斯兰文化逐渐变迁的过程。


  清真寺建筑是中国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它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长期交融形成的中国伊斯兰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它的创建和发展因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传播而呈现不同特点。中国清真寺建筑在空间布局、建筑材料、装饰手法上等方面基于宗教原则前提下的变化是中国穆斯林本土化的结果,是中国穆斯林与中国汉民族长期交往的结果。伊斯兰文化传播至中国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触,由于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清真寺建筑文化呈现的是一种温和的、渐进的涵化过程。中国清真寺建筑文化在不断地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接触中,产生出今天中国清真寺建筑这样具有融合性且兼具地域性的文化。对于清真寺建筑的美感欣赏,我们应该抱有费孝通先生的观念即“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本文标题: 中国清真寺建筑文化的人类学解析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00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