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建装饰装修,我们不得不说那多如牛毛的装修构件,本期文章主讲门窗墙面构件,详细给大家讲解隔扇与门窗。
隔扇
隔扇,宋代称“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修。隔扇由外框、隔扇心、裙板及绦环板组成,外框是隔扇的骨架,隔扇心是安装于外框上部的仔屉,通常有菱花和棂条花心两种。裙板是安装在外框下部的隔板,绦环板(宋称腰华板)是安装在相邻两根抹头之间的小块隔板。裙板和练环板上常作各种装饰性很强的雕刻。
明清隔扇自身的宽、高比例大致为l:3~l:4,用于室内的壁纱厨,宽、高比有的可达1:5~1:6。每间安装隔扇的数量,要由建筑物开间大小来定,一般为4-8扇(偶数)。
明清建筑的隔扇,有六抹(即六根横抹头,下同)、五抹、四抹,以及三抹、两抹等数种,依功能及体量大小而异。通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大体量建筑的隔扇,多采用六抹、五抹两种,这不仅仅是为显示帝王建筑的威严豪华,更是坚固的需要。四抹隔用多见于一般寺院和体量较小的建筑,三抹隔扇多见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少见。有些宅院花园的花厅及轩、榭一类建筑,常做落地明隔扇,这种隔扇一般采取三抹及二抹的形式,下面不安装裙板。
明清隔扇上段(棂条花心部分)与下段(裙板绦环部分)的比例,有六、四分之说,即假定隔扇全高为10份,以中绦环的上抹头上皮为界,将隔扇全高分成两部分,其上占六份,其下占四份。这个规定,对统一各类隔扇的风格有重要作用。
槛窗
在古建筑中,与隔扇门共用的窗称为槛窗。槛窗等于将隔扇的裙板以下部分去掉,安装于槛墙之上,槛墙的高矮由隔扇裙板的高度定,即:裙板上皮为槛窗下皮尺寸,槛窗以下为风槛,风槛之下为榻板、槛墙。槛窗的优点是,与隔扇共用时,可保持建筑物整个外貌的风格和谐一致,但槛窗又有笨重、开关不便和实用功能差的缺点。所以这种窗多用于宫殿、坛庙、寺院等建筑,民居中是绝少使用槛窗的。
横陂、帘架
与隔扇、槛窗配套使用的还有横陂、帘架。
横陂是隔扇槛窗装修的中槛和上槛之间安装的窗扇。明清时期的横陂窗,通常为固定扇,不开启,起亮窗作用,由外框和仔屉两部分构成。横陂窗应在一间里的数量,一般比隔扇或槛窗少一扇。如隔扇(或槛窗)为四扇,横陂则为三扇,如隔扇为六扇则横陵为五扇。横陵的外框、花心与隔扇、槛窗相同。
帘架,是附在隔扇或槛窗上挂门帘用的架子。用于隔扇门上的称门帘架,用于槛窗上的称窗帘架。帘架宽为两扇隔扇(或槛窗)之宽再加隔扇边梃宽一份即是,高同隔扇(或槛窗),立边上下加出长度,用铁制帘架掐子安装在横槛上。
关于隔扇边梃的断面尺寸,清式则例规定,隔扇边梃看面宽为隔扇宽的1/10~1/11,边梃厚(进深)为宽的1.4倍,槛窗、帘架、横陂的边梃尺寸与隔扇相同。
隔扇、槛窗是由边框、隔心、裙板和绦环板这些基本构件组成的。边框的边和抹头是凭榫卯结合的,通常在抹头两端做榫,边梃上凿眼,为使边抹的线条交圈,榫卯相交部分需做大割角、合角肩。隔扇边抹宽厚,自重大,榫卯需做双榫双眼。
裙板和绦环板的安装方法,是在边梃及抹头内面打槽,将板子做头缝榫装在槽内,制做边框时连同裙板、绦环板一并进行制安。
隔扇槛窗边框内的隔心,是另外做成仔屉,凭头缝榫或销子榫安装在边框内的。如菱花仔屉,是采用在仔屉上下边留头缝榫,在抹头的对应位置打槽,用上起下落的方法安装的。一般的棂条隔心则是通过在仔屉边梃上栽木销的办法安装的。
隔扇、槛窗都是凭转轴作转动枢纽的。转轴是一根钉附在隔扇或槛窗边梃上的木轴,其宽、厚按隔扇边梃减半而定。转轴上端插入中槛的连楹内,下端插入单楹内,两扇隔扇或槛窗关闭以后,内一侧用栓杆栓住。栓杆断面尺寸同转轴,长度比转轴加出连楹之厚一份,上下分别插入连楹和单楹。
面叶
在较大的隔扇和槛窗上,通常都在边梃的看面四角安装铜制饰件,这种饰件总称叫“面叶”,上面冲压云龙花纹的称为“鈶钑面叶”。面叶依位置不同又分为双拐角叶(用于六抹隔扇的上、下拐角处),单拐角叶,双人字叶(用于中绦环抹头和边梃相交的节点处)以及看叶(用于边梃上部中段)、组头圈子等。
面叶是用小泡头钉钉在隔扇边抹节点处的,它有防止节点棵印松散和装饰双重功能。
在隔扇转轴上下两端,同样使用套筒、护口、踩钉、海窝(即寿山福海)等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