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获悉,由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龙泉明楚王墓群2019—2020年度愍王茔园考古项目,近日通过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本次考古工作揭示了众多既往工作中尚未明确的重要建筑基址布局及其历史内涵,掀开了龙泉明楚王墓群文物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愍王茔园出土较多铭文砖,以“官”字款为主
准备申报遗址公园
考古先行
该项目领队、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李永康介绍,为保护明楚王墓群遗址的统一性及各陵园的完整性,为申报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做好准备工作,此前,由武汉市文化局牵头,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龙泉明楚王墓群遗址园区文物调查勘探队,对整个项目用地区域进行大量考古勘探和实地踏查工作。
李永康介绍,为保护明楚王墓群遗址的统一性及各陵园的完整性,同时为申报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做好准备工作,在湖北省、武汉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龙泉明楚王墓群考古工作站。工作站成立以来,根据龙泉明楚王墓群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规划文件及遗址公园建设的需要,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遗址区进行了大量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为园区的环境整治、安防等基本建设工作提供了详尽、科学的考古依据。
部分出土瓦当
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依据“大遗址展示必须坚持考古先行”的原则,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批对明朝第七代楚藩——愍王朱显榕的陵园(以下简称“愍园”)外城垣及其以外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工作。调查勘探面积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同时,搜集与遗址相关的文献、口述资料。在结合历年工作的基础上,此次发掘基本厘清了愍园的整体布局,其外城垣前方后圆的形制,有别于始封藩王昭园的方形布局。另外,发现的外神道、碑亭、明塘、排水系统、房址等遗迹,丰富了愍园的结构布局,为其他楚藩陵园今后工作提供了参考,也为研究明王朝其他藩王陵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
考古队还发现了各类建筑构件等大量文物,有筒瓦、檐瓦、瓦当、滴水、脊瓦以及各类砖、石构件等,如,浮雕有龙的瓦当、滴水,大量“官”字款铭文砖等。可推知,愍王茔园原本布局严整宏伟,建筑精雕细刻。
愍王茔园总航拍图
龙泉楚王墓群
现存最完整明藩王墓群之一
据介绍,明楚王墓群坐落于长江南岸龙泉山麓,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街营泉村,东距武汉市市区约15公里,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楚王墓群分布于龙泉山的天马峰、玉屏峰两条山脉相环而形成的葫芦形小盆地中,两峰之间有珠山相间,有二龙戏珠之称,藩王陵寝沿盆地边缘建在两峰的南坡或北坡,号称“楚藩九寝”。这一带人文历史丰富,至今龙泉山仍有樊哙衣冠冢。
该项目执行领队曹继文介绍,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武昌,封号楚,是为楚昭王。自昭王始至贺王终,明楚王共八代九王(其中两位王为兄弟关系)陵寝皆建于此,历时270余年,与明王朝始终。其中,愍王茔园的规模墓群仅次于第一代昭王墓,且保存较好。明楚王墓群是现存明藩王墓保存最完整的墓群之一,与北京十三陵遥遥相望,为研究明楚王、明藩王葬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项目验收组成员、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世伟认为,该考古项目对完整了解和认识明代藩王陵园制度及地方特色有重要意义,对遗址历史价值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推动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