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疏制度往往采用的都是实封法也就是将文书进行密封,这折角重封、用印或者书写姓名画押的多个环节,这些措施拥有更强的保密性。宋代的密疏的内容是繁多的包括了举荐人才、规谏君主或者还是各地方的自然灾害。这是宋代君主与臣民交流的重要手段。宋代的密疏制度没有形成特别的文体,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结构。为了使得密疏与君主的期望契合,宋代统治者往往在遇到灾异事情的时候常常下旨请求密疏,并且引导臣民进行密疏。
皇帝无法查看大量的密疏就需要辅佐的详情官,这种封事看详机构称之为封事看详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复杂的就是审阅有价值的密疏供皇帝查阅。封事看详机构都是由皇帝指定任命,一般都是馆阁、舍人院、三省及其枢密省。封事看详官对于密疏的处理流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密疏处理必须经过挑拣、皇帝复审、施行机构商议三个环节。皇帝在密疏处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不仅是整个流程的规划者更多的还是参与者和监督者。
一、宋代密疏封装方式演变
密疏方式也是在历朝历代不断演变的,汉代时候的密疏简称为“皂囊”,书写的材料往往是木板或者是利用竹子做的竹简,上奏者需要制定简易的黑布囊加以密封。汉代的密封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两晋时期,南北朝时期随着纸张技术的提高以及君臣保密意识地提高密封方式也出现了变化。蜡封成为了主要的密疏方式,在唐代蜡封是地方传递保密公文时主要的封装方式。
《通典》记载:从后紧卷至头,勿念心空,则着一色纸直封题讫,入函,函用杨木为之。表纸数多少,遣之讫,安表纳函中,三道缚面上,则系定,以白蜡填之,火灸,刀子削平,当心书全字。
唐代的蜡封能够给密疏的内容保密上提供了保障,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蜡封制造及其运输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到了宋代并不实用。到了宋代实封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密疏封装方式,将密疏的纸张进行简单的封装,再者通过折角重封对密疏进行了二次封装,最后才用印进行最后一步的实封。实封完毕之后再题字,在两角折处用印。
二、宋代密疏的内容类别
在宋代政府对于密疏的内容管控上是十分严格的,涉及到机密事件都得需要密疏,宋代不仅仅是官员可以密疏上呈,百姓也可以拥有整个权力,这就使得宋代密疏的内容类性也是更加的复杂。检举的密疏占据了密疏内容的大部分,检举密疏就是以臣民弹劾官员为主要内容的密疏。宋朝建立之初建立了各项检举机构为密疏检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检举的密疏渠道提高了臣民密疏检举的热情,从小的礼仪到大的谋反都可以检举。
在宋代密疏内容上除了检举官员的密疏还有建议的密疏,建议密疏就是朝臣对朝廷的政务发表意见提出意见。这是君臣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古代帝王决策行政、军事事务的重要参。军事情报的保密尤为重要,所以在军事建议之中往往会采用密疏的形式,在宋代军事上与周围的少数民族战火不息群臣常常利用密疏建议和战,这对当时的时局是有所帮助的。
密疏是一种保密制度,文书在古代是重要的信息传递载体。宋代的密疏制度逐渐的制度化,使得密疏成为了社会上各个阶层表达自己意见的重要途径,占据了生活上重要的位置。宋代的密封采用了新的方法:实封,通过对密封进行普通包装后再用斜角重封用印,能够为密疏的内容保密提供二次的保障能够减少枢密在传递过程中的磨损。密疏的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大多分为了检举、建议、答疑等等,检举性的密疏将全体官员置在了臣民的监督之下,这对宋代的监察体系上来说是一个扩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