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剪纸艺术传承形式初探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1-20 11:58:06  来源:天工杂志  作者:吴双
核心提示:徽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剪纸艺人和艺术形式的多姿多彩、传承形式的多样化是徽州剪纸艺术现状的基本反映。从校园传承、打造舞台到构建市场,极具人文特色的徽州剪纸艺术,需要多途径、多形式地保护传承,既要注重徽州剪纸艺术传承的软环境,更要注重其可持续传承的硬环境。

  徽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剪纸艺人和艺术形式的多姿多彩、传承形式的多样化是徽州剪纸艺术现状的基本反映。从校园传承、打造舞台到构建市场,极具人文特色的徽州剪纸艺术,需要多途径、多形式地保护传承,既要注重徽州剪纸艺术传承的软环境,更要注重其可持续传承的硬环境。


  徽州,古称新安,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内涵丰富。徽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徽州剪纸在当地民众的生活、娱乐和其他精神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及其文化基因的重要传承载体。


徽州剪纸


  一、徽州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剪纸在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徽州剪纸艺术就题材内容来说分两大类,一是传统的民间剪纸,是徽州人民用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的艺术创作,取材多为福禄寿禧、花鸟虫鱼、八宝器物、金童玉女、戏剧人物等。另一类是在传统的民间剪纸基础上,创作出反映新事物、歌颂新生活的新题材剪纸。


  徽州传统民间剪纸大都应用于日常生活,如窗花、冥花、民俗活动的器物装饰、绣花鞋样等。其纹样有鱼、虾、螺蛤、鸳鸯、莲花、莲实等。《丰南志》记载:“西溪南正月挂灯,糊白色铲空花……皆水族物。”明代徽州农村就有频繁的民间庙会活动,活动中的各种花灯、走马灯,全局性剪纸装饰,十分精美。还有龙舟,主要装饰头尾、舟尾小亭等。冥货装饰工艺品更是丰富多样,如清明纸竿、金花、金银吊、庭树彩、各类冥具及纸扎神像服饰等。


  剪纸是一种男女老幼皆可参与的民间手工活动,纯粹为艺术欣赏的剪纸在徽州农村也自然存在,其中一些天赋高的妇女,还会在庙会、冥货工艺剪纸影响下,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新剪纸花样。徽州民间俗语有云“花无正格”,说的就是剪花样不一定要有固定图样,可以随意创作。据说民国初时歙县南英坑纸扎艺人在传统金吊制作的基础上,创作出重重叠叠的戏文人物金吊,一拉引线即翻现一层,可以连续拉出七八层戏文人物,而且一层比一层精彩。可惜如此高超的技艺已经失传,民间再难寻觅。


  徽州古城歙县自隋末以来,均为郡、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处于这一地域的剪纸艺人也接收着较多的新文化、新思想,同时能很快反映在剪纸创作中,使传统剪纸有了众多的创新,焕发出盎然生机。


  徽州剪纸非遗传承人吴笑梅,歙县昌溪人,自幼家传纸扎技艺。几十年来,她在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徽州剪纸艺术,不但在题材上大胆开拓,而且还借鉴了摄影和徽派版画的表现语言,使作品更具装饰性、想象力和审美韵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徽州特色剪纸作品在全国剪纸大赛中屡次获奖,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外观设计型专利44项;作品及学术论文在几十种报纸杂志上发表;她的剪纸艺术在业内被誉为“徽派剪纸风格”的代表人物、非遗徽州剪纸掌门人。2011年,她创办黄山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担任3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组建了40余人的传承人志愿者队伍,在黄山市、宣城市设立了7处工作室传授技艺,近几年包括研学旅游团在内的近五万名学生参加了剪纸培训。


徽州剪纸


  孙宁丽是屯溪龙山小学的老师,2016年师从于吴笑梅。她长期在学校和市少年宫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成绩斐然。其学生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得黄山市“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儿书画作品一等奖,她也多次获得“园丁奖”。2019年,在徽州百工剪纸大赛中,孙宁丽的《同饮一江水,共筑徽杭情》获得徽州剪纸传统技艺项目一等奖,被黄山市总工会授予“徽州剪纸制作技艺能手”称号,并被授予黄山市五一劳动奖章。


  休宁县海阳二小退休教师姚光华,从事剪纸研究40年,作品无数。他的剪纸作品题材来源于生活,并将“民间剪纸”与“现代剪纸”兼容并收,以写实手法,把木刻版画创作元素引用到剪纸之中,曾在《黄山日报》《中国当代剪纸家》上发表。为了弘扬剪纸艺术,退休以后的姚光华成立了“光华书画工作室”,开设剪纸课堂,对中小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剪纸教学,他辅导的学生作品两次登上“学习强国”安徽平台。2019年姚光华参加“徽州百工”徽州剪纸制作技艺大赛暨“同饮一江水,共筑徽杭情”剪纸邀请赛传统类现场比赛荣获二等奖,被黄山市总工会授予“徽州剪纸制作技艺能手”称号。


  剪纸艺人和艺术形式的多姿多彩、传承形式的多样化是徽州剪纸艺术现状的基本反映。


  二、徽州剪纸艺术的传承形式


  民间剪纸首先是一种传统农耕文化生存(生活)方式的体现,其次才是生活中由人创造出的剪纸艺术。剪纸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源自生活,与剪纸艺人“以人为本”的文化信仰紧密联系。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古籍文字承载的,更是由一代代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所承载,所以对民间剪纸的保护,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在保护和抢救的同时保存文化基因的活力。徽州剪纸艺术的传承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校园传承


  徽州剪纸传承人吴笑梅在2009年就在当地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从开始的一所学校,到现在的几十所,在剪纸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编校本教材作为教程,还培养了几十名在校老师担任剪纸兴趣班老师,使得这门民间艺术近几年内在徽州大地遍地开花。笔者曾跟随吴笑梅老师去过多所学校上剪纸课,在传播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孩子很有天赋,动手能力很强,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剪纸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对民间剪纸的传承保护,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今天孩子们对本土无形文化的认知,也是未来文化传承的一个情感基础。


  近几年来,歙县育鸿学校、富堨中心学校等相继建立了剪纸艺术校园传习基地,这些学校多年开展剪纸特色教育,成为传习基地后,传承教育活动更是红红火火。目前黄山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一直在挖掘好苗子,培养传承人,不仅解决了剪纸艺人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而且在各学校普及剪纸知识,加强了青少年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剪纸既有助于锻炼青少年双手的灵活性、手脑的协调性,又在剪纸的实践中养成专心、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更给他们以美的陶冶,促进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徽州剪纸


  (二)打造舞台


  近十年来,在徽州剪纸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黄山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的极力推动下,通过市、县文化旅游部门、电视台、市县总工会、文联等单位,共同打造弘扬剪纸艺术的传承舞台,经常对剪纸传承人和剪纸活动进行宣传推广,使之成为传承舞台的主角。近几年,组织传承人参加了北京、烟台、徐州、武汉、莆田、厦门、香港、台湾等地举办的专业展览宣传以及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展示徽州剪纸;举办中小学生徽州剪纸大赛、在上海举办徽派剪纸展;2019年举办了“徽州百工”剪纸大赛,使徽州剪纸传承人和广大爱好者都有角逐技艺的舞台。姚光华、孙宁丽等几位本土剪纸艺人脱颖而出,同时发给奖金和传承津贴,不仅让剪纸艺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授徒传艺的积极性。这大大促进了剪纸创作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剪纸艺术的传承。


  每一项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活动,都是一个传承剪纸的舞台,既展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又展示了剪纸人的风采,不失为传承剪纸的好形式、好手段。


  (三)构建商业市场


  传承传统民俗剪纸艺术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更需要创新发展,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来传承剪纸艺术,不仅使剪纸作品通过经济方式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剪纸图案也可以应用于各种装饰品、生活用品和旅游产品上,走出一条经济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这种传承和保护方式,是剪纸艺术适应新时代的产物,是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自己强大生命力的必然表现。


  构建商业剪纸市场,则是继承创新的必要路程。作为民俗文化的剪纸艺术走向市场,形成文化产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人才保障,要有从事剪纸艺术的专业人才。二是组织保障,为剪纸艺人们搭建剪纸艺术品产销平台、开拓文化市场的平台,搭建这样的平台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平台等方式使剪纸走进市场。三是产品形式要多样,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品质的保证,达到艺术品和工匠精神的统一,这样在市场占有率和消费选择上就具备竞争力。


  发展剪纸产业,扩大剪纸市场,必须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剪纸产品。了解市场的动态与需求,然后在品种样式、工艺设计、装裱包装和产品周期等方面下工夫。剪纸是一项创造性要求较高的活动,要想创作出好作品,必须不断提高剪纸艺人的素质,培养诚实守信、德艺双馨的剪纸艺术人才。


  综上所述,极具人文特色的徽州剪纸艺术,需要多途径、多形式地保护传承,既要注重徽州剪纸艺术传承的软环境,更要注重其可持续传承的硬环境,这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需要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标签: 徽州 徽州剪纸

本文标题: 徽州剪纸艺术传承形式初探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11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