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饮食也是人们格外重视的活动。
中国的饮食文化起源很早,传说伊尹原来是个厨师,因为善于烹饪,得到了接近商汤的机会,于是才有伊尹辅佐商汤灭亡夏朝的历史。
生活在周代的大圣人孔子对饮食也很讲究,《论语》记载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他对食物的精细追求没有止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他才会吃。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周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最常见的饮食活动在其中也有很多表现。
食物从哪里来?
从《诗经》中可以发现,周代的食物来源是多方面的。
“采集”在《诗经》中非常普遍。
例如《诗经》中的第一首《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个让人心动的“窈窕淑女”就是在采荇菜。
又如第三首《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这个怀念别人的女孩子就是在采卷耳。
荇菜和卷耳都是食用的野菜。
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例如《采蘩》《采苹》《采葛》《采苓》《采薇》等等,蘩、苹、葛、苓、薇这些也是可以食用的、这些是周代人的食物来源之一。
很早以前,周代人就知道饮食要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他们的肉食从哪来呢?
主要是来自狩猎。
例如《豳风·七月》说到人们会去打猎:“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打到一只狐狸,狐狸皮给贵族的公子哥做皮裘去了,那狐狸的肉呢?应该是吃掉了。打到不少野猪,小的留给自己,大的献给了贵族。
周代人不仅打猎,也捕鱼。
有一首叫《鱼丽》的诗说“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罶”是一种捕鱼的工具,鱼儿进来了就出不去。诗人很高兴地看到,鱼儿都跑进来了,由此想到,将来的宴会一定会很丰盛。
周代人的食物是很丰富的,当然,对于普通的小老百姓来说,吃得主要是蔬菜,肉类都贡献给贵族了。
《伐檀》一诗说:“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
意思是讲:你又不打猎,你的院子里为什么会挂着貆?这首诗对那些不劳而获的贵族提出了批判。
食物如何储存?
虽然周代已经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但是气候原因,每到冬季,基本上没有农作物可以生长,因此如何将平时多余的食物储存起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人储存食物的方法。
周人已经知道低温是保存食物的重要条件,并且已经懂得利用冰来保存食物了。
《七月》一诗说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在天寒地冻的时候,人们将厚厚的冰块凿下来,把它储存在阴凉的冰窖中,把食物放在冰窖中,就可以保鲜了。
除了冰窖,周人还懂得将肉制作成肉干。
《凫鹥》这首诗提到:“尔酒既湑,尔肴伊脯。”
脯就是肉干。我们今天吃到的肉脯其实早在周代,人们就掌握了这样的技术。
周代人们还会做肉酱。
《行苇》这首诗说“醓醢以荐,或燔或炙。”
醓是肉汁,醢是肉酱。和制作肉干一样,制作肉酱也是为了可以长期保存肉类。
与饮食有关的文化
在食物得到保障并且已经很丰盛之后,周代也衍生出了和饮食有关的文化。
周代人在保证了自己食物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先,他们常常用美食祭祀祖先。
《楚茨》这首诗里面说:“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意思是,“我们的祖先也很喜欢吃这些美味佳肴啊,他们会保佑我们长寿”。
事实上,周代人常常会给祖先准备丰富的祭品。
例如《信南山》这首诗中,献给祖先的食物就很丰富,不仅有丰富的瓜果蔬菜,还有上等的美酒。
周人在享用美食的时候,常常伴随着音乐、舞蹈、极其热闹。
例如《宾之初筵》这首诗说到:“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宴会开始,客人们左右两排坐得整整齐齐,笾豆这种食器里面,放着各种美食,旁边还有美酒。
一边吃着喝着,一边钟、鼓这类乐器就开始演奏了起来,其乐融融。
周代人热爱美食,创造美食,也享受美食。
美食不仅是生活中的一方面,而且还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
周人在饮食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文化、风俗,影响深远,一直到今天,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