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最早住所是在树上“构木为巢”,或利用天然洞穴居于其中,后来发展到挖掘土窑作为居室,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在黄土中凿出房间的民居,是我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特别是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六省较为常见。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一般分为靠崖窑、平地窑、锢窑三大类。
靠崖窑一般是在山畔和沟边利用崖势修建而成的窑洞。修建时,先将崖面削平,然后向内横挖洞穴。窑洞平面呈长方形,顶为拱券形,洞口安装木制门窗。靠崖窑往往依山势挖成一排多孔窑洞或上下数层多排窑洞,修建时省工省力,又节约土地,并具有良好的采光。
平地窑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从平地向下挖坑成院,再向坑内四壁挖横穴,并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作为通道直通上面的平地,所以又称地坑院或者天井院。《诗经》所记载的“陶复陶穴”中的“陶穴”即为这种下沉式窑洞。因这类窑洞类似于地下室,故而“冬暖夏凉”的特点更为显著。
锢窑是模仿窑洞形式在平地上用砖石、土坯发券建造的窑洞房屋。它的室内空间为拱券形,与一般窑洞相同。在外观上是在拱券顶上敷盖土层做成平屋顶。这样做除了美观外,土的重压有利于拱体的牢固,另外平屋顶上也可以晾晒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