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运河文化研究——运河与商贸文化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2-04 13:30:02  来源:萧山文化遗产  作者:周东华 朱辰熹
核心提示:提到运河,就不得不谈谈它的重要作用——货运。在近代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诞生以前,水运是运载量最大、价格最便宜的运输手段。浙东运河作为萧山重要的水路要道,商船客运川流不息。

  提到运河,就不得不谈谈它的重要作用——货运。在近代公路、铁路等交通方式诞生以前,水运是运载量最大、价格最便宜的运输手段。浙东运河作为萧山重要的水路要道,商船客运川流不息。 


  (一)运河商贸发展


  古时候陆路交通不发达,中国的江河又大都自东向西流,南北之间却很少有合适的水路,这就导致南方与北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严重受阻。这种情况直到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贯通后才得以改变。大运河的贯通给南北方之间带来了便利的水上航路,不仅使南北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客观上也促进了东部运河经济圈沿岸商业的交流、市镇的繁荣。


  唐代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较快发展的时期,由于鉴湖和西兴运河的交通便利,甬江和钱塘江通过浙东运河的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沿线城市如绍兴,成为浙东航运的中心枢纽城市,不但与国内各地加强了商贸交易,又由于明州港口的发展,与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


运河文化


  南宋时期,宋室南渡,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同时鉴湖湮废,浙东运河航运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国家级主航道,极大地带动了江南一带农业、手工业发展,更促进了萧山古镇街市的繁荣,运河边的西兴、城厢、衙前开始沿河筑街设市,形成长长的街巷,店铺密集。同时浙东运河成为王朝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瓷器等出口产品通过浙东运河运往宁波,大量茶叶、瓷器等商品从明州运往世界各地,又有大量财富从世界各地贡往明州,再通过浙东运河将日本等国的贡品和使节送往京城。


  明代,萧绍水系建成了三江闸,萧绍平原水系变坦途,水运四通八达。明州仍是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口,运河是贸易货运的黄金水道。同时政府支持漕船带货和回空漕船揽载商货以补充运军生计和运粮草价之不足,有了官方的支持,这部分的货运也逐年发展,成为不可忽略的货运量。除此之外,明代沿浙东运河的民间航运同样繁荣。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近代民族资本的发展,作为江南富庶之地的萧山古镇街市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南北特产、特色小吃、日用百货、旅馆茶店应有尽有,过塘行业十分发达。


  直到民国中后期,随着近代公路、铁路交通的逐渐兴起,运河在货运方面的作用才被较大程度取代。


  (二)运河的商业价值


  浙东运河是这一地区河流水脉的中枢和水上交通运输的干道,它沟通和扩大了内河航运,又成为对外交往的水上要道,形成浙东商贸线和海上丝绸之路,对浙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较大作用。


浙东运河


  首先,运河的开凿打破了南北之间的自然阻隔。运河贯通后,商品经济开始因运输和贸易启动。不同区域的物资、商品通过便利的水上航路运往全国,商品流动性增强,特别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作物向经济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在运河开凿前,运河区域经济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运河贯通后,商人发现了商机,大量商人以船只作为运输工具,通过运河转运物资,在运河沿岸或开设店铺、或建立销售网点。贯通的运河连接起了沿河大城市、市镇与乡村,不同级别的市场相交互,各种类型的商品得以流通,运河区域的市场比非运河区域的市场更有活力,包容性更强,持续时间更长。


  最后,运河的贯通也使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杭州等城市因处在运河的关键点而形成著名的漕运码头、商业中心。全国各地甚至国际性的商货都流通到这些城市之中,城中店铺林立、车马交驰,运河中轴橹云接、帆樯如林,十分繁荣,市民的生活条件也比非运河区域好的多。


  正是大运河的贯通实现了运河区域数百年的商业繁荣,这种繁荣持续时间之长、辐射范围之广、影响区域之大,是其他任何因素都难以代替的,运河商业文化的经验与价值更是无可比拟。


  (三)运河市镇繁荣


  接下来将以西兴为例,谈谈运河是如何让市镇繁荣起来的。


  西兴是浙东运河之起点,水陆之要冲。2500年前,西兴作为钱塘江古渡,是南北人员往来、东西货物交易的重要“渡津”,设有固陵驿,为越国都城会稽至吴国都城姑苏的必经之地,车马驰奔,舟楫川流,是“萧山最古老的集市”。西兴运河在西晋时期被开凿,它与鉴湖湖堤相平行,自西兴钱塘江渡口经钱清至绍兴,强化了水运与灌溉功能,同时堰埭等水运设施的增加,成为沟通南北、连接两浙的交通枢纽,朝廷官吏、商贾文士往来不绝,东西物资在此吞吐,街市兴旺。


浙东西兴运河


  唐代,西陵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入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吊古赏景、观潮吟诗,多汇于此。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大量商人来到西陵经商,“东南郡邑,无水不通;天下货利,舟楫居多”。


  宋代,西陵设镇,有诗称西兴“据钱塘要冲,两浙往来一都会”。宋室南渡以后,浙东运河成为国家级主航道,西兴、长河与京城临安(杭州)隔江相望,大批北方人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西兴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同时期明州已成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口,大量货物沿浙东运河往来输送,来往的国内外商人极多,西兴作为浙东运河上重要的一环,也享受到运河经济圈带来的福利而飞速发展。


  彼时西兴街上,制造作坊林立,各种车担浮铺穿梭于弄巷之中,喧闹不绝,街市繁荣而民殷物丰。元代萧山学官赵子渐在《萧山赋》中这样描述:“西陵通南北之商,古驿候往来之使;亭灶课煮海之程,乡民羡湘湖之利,或蚕丝以资生,或力田以输赋。”呈现出一派水乡的繁盛景象。


  到了明代,商品经济开始繁荣,大量农产品加工制造而商品化,西兴一度成为茶叶、烟叶、土布、海盐等商品的集散地,官府在此设盐课司,向盐商征税,成为“浙东第一关隘”。萧山县令王世显在《西兴茶亭碑记》中这样评价道:“西兴,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东南一都会也。士民络绎、舟车辐辏无虚日。”


  清末民初,随着近代资本的发展,西兴老街成为浙东地区著名的活水码头。内河航船轮船,以西兴为起点。南北客商、东西货物都须经此中转,更因旧时铁路、公路不发达,以水运为主,而境内钱塘江、浦阳江与萧绍内河堤塘相隔,水域隔绝,不能直通,船运货物大多需过塘翻坝,过塘行也就应运而生,布满西兴上街、下街,过塘行业相当兴盛。可以说,西兴商贸兴盛、市镇繁荣的最好印证就是“过塘行”之多。另外饭店、轿子、人力车的生意也不小,时人谓之“万商云集,市容繁华”,是西兴的鼎盛时期。

 
标签: 运河文化

本文标题: 萧山运河文化研究——运河与商贸文化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20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