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道教名山” ——400多年历史的真武山古建筑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2-05 11:45:26  来源:古建家园  作者:鎏金
核心提示:真武山集山水、树木、文物古迹、三江自然景观和翠屏山为一体的整体风景区,为名山洞府。真武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

  在四川道教中,素有“北青城,南真武”之说。真武山又名师来山、仙侣山、三台山,位于宜宾市区西北隅,南俯金沙江,西连翠屏山,北瞰岷江,东眺长江,与宜宾三塔相对峙。


  真武山集山水、树木、文物古迹、三江自然景观和翠屏山为一体的整体风景区,为名山洞府。真武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



  他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据说真武帝原为西汉皇太子,长大成人后,舍弃家国,到武当山修道,历时42年,功成圆满,玉帝封他“玄武真人”的头衔。


  宋时,为避赵玄明之讳而改称“真武大帝”。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中国近代传统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真武山古建筑群,位于真武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至清中叶形成以道教宫观为主,融道、释、儒三教文化为一体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由山脚至山顶修建石级,仿泰山分立中石坊三座名门天门、二天门、三天门,至清代共有建筑20余处,号称“川南道教名山”。


  有人说这是仿自山东泰山,也有人说这是取材于湖北武当山,同时还借鉴了四川峨眉、青城二山和成都青羊宫等的设计思想。


  更有人说真武山的设计构思囊括了国内众多名山胜景的优势,而特采各家之长,依山取势、纵横结合、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红墙青瓦、翘角飞檐,有着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古建筑依山取势,错落有势,且屹立岷江岸畔,四周古木参天,诗情画意,宛若仙境。


  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庙群以明代建筑为主,清代建筑为辅,集楼、殿、坊、廊、桥池、洞、台为一体,是一组文化内涵丰富的明、清建筑实例。


  1996年,真武山古建筑群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保存有望江楼、祖师殿、玄祖殿、无量殿、斗姆宫、三府宫、文昌宫以及牌坊等建筑,是川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精品,占地面积共3.33公顷。



  古建筑中,玄祖殿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建筑面积156平方米,殿前有清建木石结构如意斗拱牌坊。祖师殿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建筑面积64平方米,殿前架石桥曰“谒仙桥”。


  望不楼亦建于明万历九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培修,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第二层设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无量殿建于明代,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殿后为郁姑台,其上曾建有遇仙楼,今楼毁台存;斗姆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代曾予培修,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三府宫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筑面积638平方米;文昌宫三重大殿始建于明隆庆初(1567),增修于清代,建筑面积876平方米;地姆宫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08平方米。


  清代以后,真武山部分庙宇改为佛道混用。民国时期,道教庙观日渐别用,部分因年久失修而荡然无存。


  在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真武山宗教活动基本终止,庙群被辟为“荣军二十教养院”,一度成为伤兵疗养之地。



  真武山道观古建筑群历经百年的风雨,文革期间处于外围的部分殿宇被毁,保存下来的主体建筑“祖师殿、玄祖殿、三府宫、文昌宫”等共计三宫十一殿,并保留有放生池、月耳池、杨戬洞、郁姑台、仙侣洞及三十余座地下建筑(两汉崖墓)。


  真武山已有400多年历史,古建悠然,历史灿然,俨然已挺拔成了一座川南文化名山。真武山承载着仙灵之气,带着历史的沧桑,引导现代人回归雅士生活的寄托方式。


 

本文标题: “川南道教名山” ——400多年历史的真武山古建筑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20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