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古建中国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幸福团圆。
元宵又称上元节。“宵”指晚上。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的年味活动推到高潮。
各朝代的元宵节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在历史的车轮中的,元宵节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明帝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宋朝时,元宵节是一个狂欢的节日。这一天,妇女赏灯游玩,通宵达旦,没有了“男女之别”,男女混淆游玩。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宋朝的元宵节,赏灯五天,人们逛灯市,猜灯谜,人们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时,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时,民间灯会盛行,灯火璀璨,且精致奇幻。
元宵习俗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20]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猜灯谜又称灯谜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代元宵节诗句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京都元夕》——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在古代,元宵节还有“中国情人节”的别称。绚丽的灯光,热闹的街市,还有极致浪漫的回眸和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