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旅产业,2021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提到了发展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等。
一、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制度创新,是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开展了三江源、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香格里拉普达措、钱江源、南山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12个省份,面积超22万平方公里。
从历年来政府报告中关于国家公园的内容来看,从2018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到2019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再到2021年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国家公园体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也间接明确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与此同时,游憩也是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未来,如何在保护并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首要前提下,有条件的在国家公园内进行创新游憩产品,展开可控范围内的商业开发活动,提供生态旅游体验产品和生态教育,仍旧备受瞩目。
二、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
从近几年的政府报告中不难看出,在过去几年中,旅游更加广泛和深入地融入并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旅游供需完善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旅游消费提升对消费提质扩容做出了积极贡献,越来越成为消费升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2月18日公布的2020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显示,尽管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
此外,旅游成为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旅游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旅游在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未来,随着”疫去春来“,旅游仍将作为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为国家经济提振贡献力量。
三、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从2017年-2021年,文化和非物质遗的产保护利用始终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
在过去数年,非遗和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齐头并进。一方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效能,加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力度,譬如公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建立长城保护传承利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全国文物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等。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包括非遗、文物在内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入融合。近年来,各界对此进行了大量开发探索,对”文化+旅游“、“非遗+旅游”的融合路径不断尝试和摸索。
未来,如何更好的平衡文物和非遗的有效保护和传承与利用和发展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