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成为了疫情防控战中的“基本作战单位”,并最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由此,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未来的社区应该必备什么样的配套及条件?
什么是未来社区?
社区,不仅是城市的基本单位,更是城市文化融合、市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社区也亟需迎来功能转型,逐步转变成更具人文关怀、智慧、低碳、共享的区域。如此态势下“未来社区”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智慧城市构建的重要元素之一。
2019年,浙江省率先按下“未来社区”建设的启动键,在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未来社区”这一概念,并着手推进首批24个试点项目。
相较传统社区,未来社区更“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及优质环境的打造,重视数字技术在社区建设运营中的应用及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实施。
如何打造未来社区?
在去地产化的大背景下,“未来社区”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社区生活”为切入点,“人本化”为核心、“生态化”为特色、“数字化”为路径,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旧城改造与新型社区打造,为全国可持续的智慧化服务社区生态圈的实施做出积极的探索作用。
建设高标准未来社区需要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为引领的“九大场景”进行科学布局。同时,围绕“三化九场景”的目标导向,可细分出33项重点指标,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建设具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的新型城市,打造真正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社区。
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在具体落实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仲量联行携手阿里云,共同参与了首批多个试点项目,最终发现:未来社区的建设在如何充分体现项目特色,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化运营这两点上是关键。
挑战一:未来社区实施如何规避千篇一律的模块化构建?
在未来社区的顶层设计中,浙江省发改委根据九大场景,分别制定了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不仅明确了建设理念(5-10-30分钟出行圈/TOD导向开发),指定了功能单元(幸福学堂/双创空间),甚至在建筑外观形式上也给予了一定的要求(垂直绿化/装配式建筑)。
但高度规范化的指标体系亦带来一丝担忧:随着未来社区项目的高效推进,在不久的未来,是否将在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高度相似的典型案例?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三化九场景”是实现“未来社区”的技术手段而非项目特色,因此有必要在细化技术规范之前聚焦项目自身禀赋和周边资源竞合,从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维度确定项目整体发展策略。
在首批未来社区项目中,瓜山社区地处城北十大产业平台腹地,依托拱墅区六大专项行动及周边智慧网谷数字经济小镇的创新驱动,瓜山社区在建筑外立面重塑、主题组团重构的基础上,通过5G、智慧停车、远程医疗、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技术赋能,将原先不起眼的农居房摇身一变打造成了科技感、设计感、现代感并存的“未来社区”,进一步承载了将产业与社区融合的区域使命。
首批未来社区项目:瓜山未来社区
挑战二:未来社区对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营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如何实现未来社区的可持续化运营?
首先,在九大场景的建设中,不仅需要营造项目的开发亮点,而且需要从项目经济可持续性与应用科技可落地性两个层面进行充分系统的研判,在满足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之上,适当选择引导性指标予以建设。
其次,为未来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并以超前眼光对未来社区进行规划建设。举例来说,未来社区计划在后期运营过程中不收取物业费用。由此,运营方一般会通过提高运营收益来补贴物业管理支出。仲量联行认为,只有通过更智能的设施设备(如在社区内构建社区大脑)、更高效的协作模式、更创新的管理机制,才能从源头解决“物业服务居民零付费”所带来的收支平衡难点。鉴于此,在规划建设中需充分把握科技发展脉络,为未来运营的智慧化升级预留空间。
冲寒已觉东风暖,以大力发展新基建为契机,充分挖掘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综合配套、居民生活在系统化平台上加以实施并管理,或将成为未来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模块。
“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探索将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城市基础单元,未来,如何跳出传统房地产开发思维,通过物理空间的延展、多方主体的协作共赢、治理模式的创新改革,深化完善“未来社区”的系统化综合管理理念,进一步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更多的示范与探索,才将是“未来社区”概念的进一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