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的构字与文化涵义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3-17 11:44:27  来源:陕西正蒙书院  作者:彭鲜红
核心提示: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先民们通过对事物的直觉意象,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汉字表现出来并不断深化的书写系统。汉字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显示了先民的意识形态和思维特征。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先民们通过对事物的直觉意象,把自己对世界的体验用直观的汉字表现出来并不断深化的书写系统。汉字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显示了先民的意识形态和思维特征。尤其是象形字,撷取物象的重要特征而显之,沉淀着先民朴素的世界观。我们可以从“龙”字的构字形态进行探源、分析其原始涵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龙”文化涵义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1、龙为祖先


  数千年来,龙是先民所虔诚崇拜的神物,进一步又神化成苍天之子。在神话传说中,伏羲为龙种,女娲具龙性,黄帝黄龙体,炎帝乃龙子,夏禹是虬龙。如《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之子伏羲古画像也是龙身人头。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相传伏羲本是‘为百王先首’的帝王,故飨之或见之者可以霸天下。”《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有熊国君······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又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另称:“舜父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国语·晋语》则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便进一步构成了普天下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的“由来”。



  2、真龙天子


  上古时期,由于龙是通天神兽、是神的助手而被先民们所尊崇。这样就产生了居于一国之尊的国君有被喻成“龙”的可能性。


  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广雅疏证补》:“龙,君也。”秦始皇曾被称为“祖龙”,如东汉王充在《论衡·纪妖》中说:“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自秦始皇之后,几千年来,封建帝王视“龙”为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常以“真龙天子”自居,借“龙为君象”以神化自己。如汉高祖刘邦的身世也借以真龙天子的骗局炮制出来,《史记·高祖本纪》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地以龙相作为愚弄民众的一种政治神学手段。宫殿、寺庙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处处刻着龙、画着龙;帝王的音容笑貌、衣食住行都与龙相关,以龙称谓,如:龙颜、龙准、龙鳞、龙体、龙座、龙床、龙袍、龙庭、龙御、龙辈、龙腾、龙升、龙兴,等等。百姓对龙表现出不敬的言行,都可能遭到严惩乃至杀身灭族。如诗人李白在《猛龙行》中感叹:“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叶梦得在《石林诗话》载,苏轼因《桧》诗中的“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被贬调湖州,即史称“鸟台诗案”。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内阁学士胡中藻主持广西学政,出试题取《易经》中“乾之爻不像龙说”一句,结果被控为诋毁乾隆。因为“隆”与“龙”同音,暗指乾隆不是真龙天子,因而获罪。


  封建帝制被推翻后,作为皇权象征的龙也就走向了末日,变成了一种文化遗迹。



  3、贤德君子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以龙喻人的渊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庄子·天运》载:······乃今于是乎见龙。”在这里孔子誉老子为“龙”。后来,人们把才智出众的人称为“龙”,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归隐山林时,被称为“卧龙”。


  龙与其他动物词并称,指代才华出众的人物。“龟龙”并称指代贤德之士,如李白的《化城寺大钟铭序》:“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龙虎”指杰出人物,如《史记·项羽本纪》:······皆为龙虎。”,“龙蛇”喻非常之人,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龙凤”为才能优异的人,高启《咏隐逸》:“南阳有龙凤,乘时各自飞。”,“龙凤”称的是诸葛亮和庞统。还有“龙翰凤翼”、“龙蠕风逸”等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的人。“龙鹏”喻贤俊豪杰,如白居易的《反鲍明远白头吟》:“惩淫或应可,在道未为弘。譬如蜩鹦徒,啾啾啤龙鹏······”。



  4、龙的新涵义


  古往今来,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民族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龙”曾作为炎黄子孙共同崇拜的传统标记,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并成为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统一的象征。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钱其琛总理在《曾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一文中指出:“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首先表现在中华民族认同共有的文化标志······海内外华人都会认同中华文化中龙与凤的文化标志。这些形象很容易唤起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民族感情。”并强调:“从更为深层次的意义上说,龙文化首先体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内涵。”


  “龙的传人”把亿万颗赤子之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龙文化”不仅在中国本土连绵不断地发展而且由华人传布到海外侨居国,并得以世代相传。“龙的精神”揭示为团结兼容、造福人类和开拓奋进的精神,“东方巨龙”成为中国人民昂扬的斗志和冲天的干劲的写照。


 
标签: 龙文化

本文标题: 浅谈龙的构字与文化涵义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33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