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自古以来中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常用来象征祥瑞。古时帝王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对于龙有着超乎寻常的想象和执着。龙在中国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是经久不息的传承意识。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龙吧~
历史演化
1、上古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龙各有祖形的现象,说明龙的产生其实是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当地氏族先民所尊崇、敬畏的某种动物直接相关,与当时当地生存的动物种群有关。
2、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龙由图腾时代原始的龙形象变成真正的龙纹。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上有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这种纹饰中,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3、先秦时期
龙原本是中华先民崇拜对象,但随着专制程度的不断加深,君权之日益膨胀,帝王之家凭借政治优势,将龙据为己有。《吕氏春秋》中,便有将晋文公“喻之为龙”的记载,其后有秦始皇称“祖龙”之说。秦汉以后,龙已定型为帝王化身,皇室专利。
4、两汉时期
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记有民间祈求龙降雨以保丰收的祀龙降雨活动。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著名帛画上,也有龙的形象,这表明在西汉时期,龙已经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文化意识了。
而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现突起的棱,顶端前卷,也有类似鹿角的,且都有翼,兽腿较长,以虎的形象为主,其他动物形象辅之。
5、魏晋时期
建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的龙体较细长,似虎形,身尾分明。头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无两种,有翼的龙形状仍旧为鸟翅形,腿为兽类的长腿。
6、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龙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唐代时出现分叉鹿角。上唇很长,顶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龙翼已经都为飘带形。宋时出现四爪的足,后肢和尾常交叉盘旋,尾上则有一圈鳍,吸取了狮子形象的特点,圆而丰满,脑后有鬣。
7.明代
明代龙纹及造型粗壮,威武生猛,龙首魁梧,有怒发冲冠之气势。而清代龙纹显得华贵精巧,富丽堂皇。
龙的类型
1、青龙
青龙为“四圣”、“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方青龙”。
2、应龙
应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
3、虺
《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4、鱼化龙
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5、螭
传说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
文化象征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并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统称,我们地域的统称,拥有经久不息的传承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