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潮汕城市乡村的老厝你去过吗?它们经过历史的洗礼,躲过无数的天灾人祸,毅然立于这片土地之上,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以及令人捂嘴惊叹的细节装饰默默诉说着关于这片土地以及这里人们的流转变迁。
潮州厝,皇宫起
“厝”,“处所”的意思,《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中有“命夸娥氏二子负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潮汕地区很多村庄在姓氏后面加“厝”字作为村名,如陈厝、蔡厝、林厝等等,“起厝”即指盖房的意思。潮汕老厝设计缜密,用色大胆,运用当时在京都王府也不敢用的正黄色筑造房屋,并且房屋之多,耗资之大都是令人惊叹的,因此有了“潮州厝,皇宫起”。
潮汕乡村至今保留着唐宋世家聚族而居的传统,村寨规模往往十分巨大,他们大多以宗祠为中心,次要建筑围绕宗祠展开,相连形成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的宏伟建筑群体,发展出诸如“下山虎”、“三壁连”、“四点金”、“五间过”、“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生动多样的建筑形式。而潮汕人的细致更是处处体现在建筑之上,精雕细刻,繁复却不失灵动,为多样的建筑式样更添风采,形成精致独特的建筑风格。
1、“下山虎”和“四点金”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民居的最基本合院单位。“下山虎”形状如下山之虎或爬行之狮,以大门为嘴,两个前房为前爪,“称伸手”,后厅为肚,厅两旁两间大房为后爪,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华。“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传为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
如在“下山虎”前加上前座,就成了四角上各有一“金”字形房间压角的“四点金”。“四点金”形体庄重,极像一个以后座的厅堂为身,“大房”为两肩,“下房”为交手的抱气入怀的人体,中间敞开的庭院天井是其虚怀纳气的空间,这种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凹环抱”的风水美学是同构的。
2、“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
“驷马拖车”和“百鸟朝凰”是潮汕最著名的大型府第式民居,由“四点金”和“下山虎”按向心围合、中轴对称的原则组合联结而成。
“驷马拖车”是一种形象的称谓,有正体和变体多种形式。一般的“驷马拖车”由“三壁连”衍变而成,中间供奉列祖列宗的宗祠象征“车”,左右两边的次要建筑象征着拖车的“马”。这样,坐在“车”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两边的象征“马”的子孙拖着,轰轰隆隆从古代走了过来。家族的兴衰,子孙的昌盛在这宏大的建筑物中隐约可见。
“百鸟朝凰”又称“三座落”,其主体建筑是由两座以上的“四点金”串联而成,有三进三落或四进四落,又要有一百间朝向中心厅堂(称“凰”)的围屋才算够格。
3、木雕
在众多房屋装饰门类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就是闻名遐迩的潮州木雕了。潮汕民居内梁架、额枋、门窗、屏风、隔闪等与人朝夕相处的陈设和装饰,都大量采用木材,并由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和著名的“金漆木雕”等多种油漆方法。
潮汕民居现存最早的木雕装饰是许驸马府斗拱上的草尾遗构,象埔寨陈氏大宗祠与潮阳赵厝祠等也残存一些宋明遗风。而潮汕最具代表性的木雕建筑要数位于毫州市铁巷的己略黄公祠。这座二进的家祠并不太起眼,但里面却满架辉煌,梁枋、梁桁和柱间布满了精美绝伦的金漆木雕装饰,精工细雕,繁而不杂,雕梁画栋,又灵气十足。
4、屋顶和嵌瓷
潮人喜欢在屋脊和屋顶上塑置各种神灵瑞兽和戏曲人物,形成一个凤舞龙翔、人身杂陈的“鸟革翚飞”的世界,这和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所描述的“虬龙腾壤”、“朱鸟舒翼”、“神仙岳岳”、“杂物奇怪,山神海灵”的汉代装饰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由于屋顶上的塑像易受风雨侵蚀,潮人便用打碎的彩色瓷片,调上灰泥、糖水和桐油,将其粘在已塑好的粗坯上,使之成为晶莹剔透的嵌瓷。它不但可以抵御风雨的侵蚀,而且经雨淋日晒之后,更显得璀璨夺目和历久弥新,与黝黑的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5、高耸挺拔的山墙
山墙本地俗称“厝角头”,一进入潮汕,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比屋连瓦、如群山迭起向上冲出的墙头。这些高耸冲出的墙头,与西方哥特式建筑一样,易于将视线印象苍穹,可能是狩猎捕捞民族视觉习惯的反应,显然又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潮汕山墙形状的不同可分为金、木、水、火、土,其命名和堪舆学中山形的命名是一致的,具体是“金形圆而足阔”、“木形圆而身直”、“水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阔”、“土形平而体秀”,此外还有大幅水、龙头、楚花等变体。至于什么地方用何种“厝角头”,也有堪舆家视环境和主人八字而定。
潮汕古厝不但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有巨大的美学和文化价值,而且是一笔远未得到重视就开始消失的文化遗产。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多堪称国宝级的古建筑迅速变成废墟,令人扼腕。这些屹立于潮汕大地上的伟大艺术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