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苏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日前公布,共130人入选。至此,苏州市市级非遗传承人已增至464人。而此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堪称“国内最严”评审,并开创了新的评审模式。
苏州丰厚而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南文化的精粹,也是苏州有别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独特优势。记者看到,这130名非遗传承人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技艺等8个大类,吴歌、苏州灯谜、古琴艺术、江南丝竹、昆曲艺术、评弹艺术、宣卷、江南船拳、苏州泥塑、传统中医膏方制作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苏扇制作技艺等60多个项目。
“此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我们开创了新的评审模式。”市非遗办副主任王燕告诉记者,考虑到非遗项目的分布、表现和传承特点各不相同,为使每位参评的申请人均能充分展示技艺水平,市非遗办邀请专家组成评审会,采用了差异化评审方式,包括现场表演与答辩、现场答辩与网络直播展示、观看演出录像和网络答辩结合、网络直播和答辩结合、现场制作与评审等5种评审方式。
“此次评审算得上是目前国内最为严格的非遗传承人评审。我们除了考察申请人的技艺水平,还要考察他的徒弟状况、他对行业的带动作用。”王燕说,通过此次评审,苏州市非遗传承人队伍年龄、技艺类型与水平结构整体上更趋合理,并对今后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责任意识,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都将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将有力地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江南文化”品牌打造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人因艺而活,艺因人而传。”这样的制度,让人们看到了苏州“非遗”薪火相传、走进子孙后代的前景。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到目前为止,苏州已有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项(含已公示的1项)、传承人50人,名列全国各城市前茅;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4项、传承人14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2项,传承人4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