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把学习成绩看得很重。从小就进行各种启蒙,拼音、算术等等,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孩子长大以后,到选择未来专业方向时,却非常迷茫。到底选哪个专业好呢?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了一个专业,真正学起来却不是很热爱。到工作岗位上,两眼空空,思维僵化,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以前学习成绩再好,到最后也是一纸空文。这是为什么呢?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不只学基础学科,要进行通识教育
清华学霸、雨果奖得主、两个孩子的妈妈郝景芳提到:以学习成绩为目的的价值引导不是真正的引导,真正的价值引导,是开放的、能够思考和讨论的、留有自我探索空间的,也就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只学习拼音、学习算术这些基础学科,如果不注意和内在自我成长相连,孩子学到的知识就是架空的知识。
而通识教育教孩子纵览古今中外,学习科学、人文、艺术等各领域知识,让孩子见识整个世界和宇宙,接触从古至今的智慧经典,让孩子把世界装进心里。是以人格成长为目标,是培养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
郝景芳发现上学的时候学了很多学科,却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比如为什么会担心长相、为什么会担心被同学冷落。直到接触了小说、哲学等类通识教育,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才感觉知识课堂更贴近人生抉择了。
现在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哈佛耶鲁到清北交复,这些世界名校都在实践。在国外,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通识教育,而且会花费四分之三的时间。
为什么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通识教育呢?
通识教育等到上大学教也不迟,孩子还小,是不是没必要进行这么复杂的教育?错了,通识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通识教育能帮助孩子形成更有责任感和独立思想的丰满人格。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12岁前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都希望孩子有完整的人格,那么人格教育的培养要从小开始。
通识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对孩子一生发展有深远影响。在学龄期和学龄前,孩子的大脑和思维方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进行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能让孩子尽早了解世界各个领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擅长所在,能早早树立个人未来目标。这样,等到孩子上初中、上高中时,需要选择未来专业,就有清晰的定位,不容易迷茫。
如何进行通识教育呢?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认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自由传统和人文传统的传递,侧重培养人的4种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适当判断的能力、分辨价值的能力。
所以,对孩子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的知识学习。
方式一,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强的孩子,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靠领悟学习知识,更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动力,一辈子都有积极向上的力量。
培养思维能力,不一定要报什么班,而是当成一种习惯培养。
引导孩子观察世界万物,比如现在春暖花开,带孩子去踏青,观察各种花草,为什么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气味不同、早上和晚上也有区别。让孩子学习对比分析,找到事物间不同的原因,探求事物的本质。
不仅允许孩子提问,还要多问孩子问题,引导孩子回答。提问就能让孩子进行思考,让孩子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多和孩子交流想法,让孩子多表达,听孩子说完后,再告诉他更合适的词汇。
生活即教育,让孩子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让抽象的食物具像化。
方式二,以思维培养带动知识学习
在思维培养的基础上,让孩子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成为一个视野开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人。
了解科技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认识现代科技,对未来科技的发展充满向往和好奇。
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认识到自己也是这个世界的一员,对未来人类文明发展充满期望。
感受不同艺术创作形式,培养审美能力,并鼓励孩子自由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了解社会的运行形式,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学会与周围的人、世界的人和谐相处。
方式三,知识学习要借助通识类书籍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观察到所有真实事物,不可能去往所有的科技馆、艺术馆、历史博物馆。最方便的知识来源就是书,要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通识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