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古建筑的类型及特色有哪些?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4-26 14:39:16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由于辽金两朝长期占据中国的北部疆域,导致辽金建筑因袭隋唐之制,又发展出了许多具有辽金地域特色的建筑。与此同时,宋代在中原所兴建的建筑已经发展成熟,并有专为施工提供的著作《营造法式》。

  由于辽金两朝长期占据中国的北部疆域,导致辽金建筑因袭隋唐之制,又发展出了许多具有辽金地域特色的建筑。与此同时,宋代在中原所兴建的建筑已经发展成熟,并有专为施工提供的著作《营造法式》。在辽代中后期,随着边疆地区与宋王朝战事的缓和,辽与宋的文化交流渐渐频繁,汉工匠进入辽疆带来的宋式建筑技术,对辽的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以塔为主体


  自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佛塔始,这种布局一直流传着,最早的例子可以用大同北魏云冈第2窟、21窟的中心塔柱说明之。到了10世纪以后,一些辽代寺院仍然选择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形式,例如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的山西应县佛宫寺,便是以释迦塔为主体的寺院,塔后建有佛殿。建于辽重熙十八年(1049)的内蒙庆州白塔(释迦佛舍利塔),现仅存一塔,当年也是一座寺院,塔后有佛殿。建于辽清宁三年(1057)的锦州大广济寺,是以一座砖塔为寺院主体,塔的前后均有殿宇。另据《全辽文》卷十载,辽南京大昊天寺在九间佛殿与法堂之间添建了一座木塔,此举更能说明当时在辽代统治区喜用以塔为主体的佛寺之模式。


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邵风雷 摄影)


  这些以塔为中心的寺院,据考古可知,平面布局较完整的是庆州释迦佛舍利塔佛寺。山门之内即为大塔,周围有廊庑环绕,塔后为佛殿。院落成竖长方形,塔与山门的距离几乎与塔的总高73.2米相等,塔与佛殿的距离比塔高还要大些,约80米。而塔与两侧廊庑的距离只有20米。主要塔院后部尚有若干佛殿,分列于中部与西部两组院落之中;中部院落依然就塔院中轴线延伸,有佛寺中殿与后殿;西部院落就中殿东西轴线转折后,作前后两进,西前院单独设门出入。由于此寺建于辽代庆陵所在地,据此推测中部塔院及佛殿院落为主要礼佛场所,西院可能是专为皇室使用的建筑群组。


  这个时期的木构佛塔仅存应县木塔一例。然而,就是这仅有的一例,却证明着当时中国建筑所达到的领先世界的技术水平。它不仅造型完美,而且技术先进,它采用的筒体结构,使其经受了7次大地震而能岿然屹立。


  砖石塔的遗物留存较多。不但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外观有密檐式、楼阁式、花塔;而且结构技术水平高超,出现了薄壁单筒、厚壁单筒、双套筒、筒中柱、实心砌体、砖心木檐木平座、下砖上木结构等不同的结构形式,建成了中国造塔史上最宏伟、最高的砖塔——高达84米的定县开元寺了敌塔。


  为解决登塔的问题,有塔心柱的采用穿心式楼梯,厚壁者采用穿壁绕平座式或壁内折上式,双套筒者于两筒之间布置塔梯,这些充分反映了造塔匠师们的聪明才智。砖石塔的塔身立面多有雕饰,并以此来表达造塔之人或时代的思想及审美情趣,借以感化信众。



  (2)以高阁为主体


  在这一时期的寺院中,以蓟县独乐寺为代表,但遗憾的是独乐寺辽代建筑只存山门、观音阁,佛寺全貌如何,不得而知。幸好从文献记载中找到与独乐寺平面布局相关的例子,现存辽代奉国寺即属此类寺院。据金、元碑记等文献资料可知,辽代的奉国寺有七佛殿九间,后法堂、正观音阁、东三乘阁、西弥陀阁以及四圣贤洞120间(即围廊)、伽蓝堂一座、前三门五间,以及斋堂、僧房、方丈、厨房等。对照寺址现状,可知其原在山门内有观音阁,阁后为七佛殿、后法堂。辽代佛寺中这种前高阁、后佛殿的寺院,以供奉观音高大立像的楼阁为中心,与辽代皇室尊“白衣观音”为家神的信仰不无密切关系。


  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是宗教礼仪性建筑,中轴两侧则更多的是僧人日常活动的建筑。佛殿居中心,这中心位置比作人体的心。在佛殿内部空间处理上,企图扩展礼佛空间,是辽金佛殿的普遍追求,因此出现了移柱或减柱的作法。最甚者在七间殿宇中,前内柱只留两棵,余皆取消,使殿内空间豁然开朗,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这种功能上的追求,促进了结构技术的探索,在佛殿构架中出现了类似现代建筑中的组合梁架。而一般宋代佛殿柱网排列齐整,不作减柱移柱,表面上看似乎偏于保守,但可理解为追求结构体系的完美;对于佛殿内部空间的扩大,采用四出抱厦一类的方法加以弥补。


  (3)佛阁与楼阁


  佛阁是指寺院中位于中轴线上的楼阁,体量高大、宏伟。例如文献记载,辽宁义县奉国寺的正观音阁,是一座七开间的楼阁。当时大型寺院在中轴线上建造高大的楼阁建筑绝非少数。遗憾的是,这类楼阁的现存遗物仅有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其规模虽稍小,仅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总高23米的中型楼阁;但其所采用的筒形构架,并于外柱间施用柱间斜撑,故曾抵御了28次地震的袭击,因其结构的坚固性、体系的科学性所产生的长寿效应而享誉世界,成为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楼阁之一。



  另一类在寺院中轴两侧的楼阁,规模较小,最多使用大三间,如正定隆兴寺慈氏阁;有的还只有小三间,如善化寺普贤阁。就楼阁的功能性质来看,寺院中还有钟楼或藏经楼,也与佛阁夹杂布列。纵观中轴两侧所置楼阁,有以三乘阁与弥陀阁对峙者,如奉国寺;有以文殊阁与普贤阁对峙者,如善化寺;有以慈氏阁与转轮藏对峙者,如隆兴寺;有以钟楼与经藏对峙者,如大相国寺,“左钟曰楼,右经曰藏”。南宋五山寺院也如是。但唯独不见钟楼与鼓楼对峙之实例。


  另外,辽代寺院的布局特色,还表现在主要殿堂都建在高大宽广的月台上,月台前部往往对称建造小亭,如大同上下华严寺的主殿,善化寺的大雄宝殿。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辽契丹民族的原始拜日信仰以东为上,现存的华严寺遗构由于曾一度作为祭祀辽王祖先的宗祠,其中主体建筑都采用坐西朝东的方位,不同于中原传统坐北朝南的寺院建筑,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特色。公元1125年金人灭辽,积极吸收了辽在汉文化基础上发展出的北疆文化,其中就包括佛教信仰。如金代巨刹朔州崇福寺的弥陀殿和观音殿就为排列在中轴线上的两座大殿,并且都建造在高大的月台上,宛然辽风。


  金代佛寺继承发扬辽寺特色的同时,偏安一隅的南宋已经兴起了禅宗的热潮,名噪一时的禅宗五山十刹,不仅奠定了后世中国佛教禅宗的主流地位,也同时发展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禅宗寺院格局,即禅宗七堂。这种布局形式在当时应该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因为其建筑空间都依据实用功能来配置,拜佛、讲经、坐禅,以及生活起居都被安排在以院落为单位的空间里,禅宗七堂的形式在宗教学上规范了僧人的起居,但在建筑学上却开创了更加自由的院落组合。于是,随着禅宗的推广以及辽金相继退出历史舞台,禅宗世俗化的寺院布局逐渐取代了辽金寺院那种强烈的宗教感,所以在后世北方的佛寺中也已很难窥到辽金时期那种颇有北疆之风而恢宏豪迈的寺院了。


 
标签: 辽金建筑

本文标题: 辽金古建筑的类型及特色有哪些?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4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