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地缘辽阔、地大物博,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人文环境的不同致使各地区的建筑都极具其地方特色。然而作为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和百粤文化相融合的潮汕地区其建筑特色是什么?
潮汕民居的“独具特色”恰恰见证了潮汕悠久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潮海文化。领略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建筑艺术,在潮汕,大家都会自豪的呾“潮汕厝,皇宫起”。那么,什么是“潮汕厝,皇宫起”?
总体上多指是缩小版了的北京四合院,或者用现在流行语来说,潮汕建筑是北京四合院的“精简版”。然而这种建筑形式在古代是有僭越规格的行为,这是不庸置疑的。由于潮汕地区历来地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有“省尾国脚”的别称,多有天高皇帝远,管不着所以成为了常态。
在中国古代建筑体制等级严明要求是相当苛刻的,若非皇亲贵族,其屋顶是绝对不准用黄色琉璃瓦的。但是清中后期潮汕地区民居建筑已是零星的在祠堂的厝脊安装上黄色的瓷片,清晚期日趋常化。这固然是由于清朝末期的腐败无能,更多是在以樟林港的开发以及后来汕头港的开埠有着其必然性。
潮汕学者黄挺在其《潮汕民居的建筑模式》文中指出下山虎、四点金是受汉唐时期中原地区建筑规模影响的潮汕本地化产物,这和潮汕话的来源以及形成较相似。是潮汕先民在不断迁徙中多元文化相交融的共同选择。从出土文物汉代随葬品陶制房屋,可以看出与潮汕地区的四点金简直如出一辙。
目前能找到最早的下山虎建筑雏形是隋朝展子虔山水画作品《游春图》中所画的。从大方向处深入潮汕民居应该是以此为雏形,且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建筑形式。北京故宫从设计理念上说起,或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它以子午向为中轴线,在以中轴线为核心点的纵横拓展复式的超大四合院。而潮汕民居建筑正是四合院的“精简版”。这可从现存的潮汕民居、潮州古城、龙湖古寨、揭阳丁日昌故居等等得到佐证。
一般下山虎和四点金大门的门肚(俗称门楼肚,入门是凹入的)、厝座外围(房子外围)四面墙的墙檐下,有水墨彩绘装饰。绘画内容多保留传统儒家思想,多为导人向善,读书立志,光宗耀祖明等的内容。明后期,也逐渐有加入本地潮剧的戏中人物(多是宣言教化忠君爱国、修心齐家的内容)。到清末民国初期,泊来事物增多,新鲜事物也上了潮汕民宅、私家会所的墙头壁画(如西洋钟表、火车、火轮船和西洋贵妇人等)。
下山虎和四点金是潮汕民居中最基础常见的建筑形式。潮汕的民居建筑是在以下山虎和四点金为基础造型进行重组化、艺术化、形象化和复杂化的,从而组成比较大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其建筑表现形式如驷马拖车、九龙吐珠、百凤朝阳、三壁连、七间过等等。
潮汕农村中最为普遍、常见的建筑形式。下山虎的建筑形式比四点金少了两个前房,其它基本相同。下山虎因为门路(入户门)出入不同,有开正门和边门(俗称龙虎门)的区别。
四马拖车(俗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其实最简单的理解四马拖车就是四加一。就是四点金的复杂化,由四座四点金中间加一座祠堂,后加一排间二层房(俗称后库)。从整个建筑格局上看,像由四匹马拉着车子,故名四马拖车。
潮汕民居建筑工序繁琐注重装饰,整座建筑物极富艺术气息,富丽堂皇又古色古香如同皇宫建筑。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誉。但也有人因过于注重排场,而耗巨资修房子使自身不堪重负,所以昔日潮汕人也有俗语“当破裤头期厝坐”说的就是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