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古民居的类型与建筑文化特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7-09 13:31:06  来源:君忆蓝桥
核心提示:河洛文化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对于河洛地区的定义也是有着许多争议。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一统整个中华大地的文化和历朝历代皇室国都文化。

  河洛文化一直是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对于河洛地区的定义也是有着许多争议。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一统整个中华大地的文化和历朝历代皇室国都文化。 


  河洛地区的古民居类型


  河洛地区的古民居类型大致分两种:“合院式民居”和“窑洞式民居”。这是由于黄河、洛河汇聚于此,包含山地、丘陵、平原、黄土台塬等多种地形地貌,多样的生产生活类型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因而造就了河洛地区多样且相对特征较为明显的传统民居类型。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的不断融合过程中,逐渐固化了封建传统的思想。



  合院式民居类型能够在建筑组合的层面上充分表现出尊卑、长幼、男女、内外的区别,无疑是最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而窑洞式民居大多是靠崖打孔挖洞独立成院或靠崖窑与锢窑组合成院,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而且省时省力低成本,同样深受河洛地区古居民的喜爱。因此合院式民居和窑洞式民居自然也成为河洛地区古民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河洛地区文化博大情深,所谓区域文化,自然是产生于河洛地区的。它以洛阳为中心,形成了长达数千载的政治中心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


  对于河洛地区的古民居,依据左满堂等著的《河南民居》,主要指明清民居,同时也包括少量的民国民居。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经历多次朝代更替,居民也经历多次迁移,所以对于河洛地区的民居特色也是百花齐放的。



  河洛民居的建筑特色文化


  我们已经知道河洛地区有两种民居类型,窑洞式民居建筑较为简单,因此不做过多陈述,河洛地区的古民居大多以合院式民居为主,而这种民居又是很有研究意义的。


  1、便捷的建筑材料


  河洛地区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一种有较强地域性的建筑类型,其建筑材料也具有很强的河洛特色,这种居住形式的形成是由洛阳地区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引起的,同时也是受古代洛阳地区农耕文化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确定了最终使用的建筑材料类型,从而也形成了河洛地区民居的建筑特色。


  在以丘陵和山地地貌为主的河洛地区,石材丰富,且含大量可用于建筑墙体砌筑的砾石。这种石料坚固而耐用,因此独特的丘陵和山地地貌为人们营建房屋提供了天然的建筑材料。


  另外,石材也用于雕刻,用石料做建筑材料还可以雕刻花纹,达到美观的效果。河洛合院式民居的建造将这种自然地理优势和就地取材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形成了传统合院式民居建筑以石材为主要砌筑材料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砖料的使用开始普遍。而河洛地区的民居更是如此。因为在河洛地区,砖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不仅仅可以就地烧制,还省去了打磨和费力的运输砌筑工序。另一方面制砖技术的日趋成熟,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的建筑功能和形式的需要。


  因此,河洛地区民居建筑的材料便是非常便捷,无论是用石料还是砖料都可以做到就地取材,这点是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



  2、统一的风格艺术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由于长期受封建制度的影响,地区间的封闭性很强,因此各地区、各民族的居住建筑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河洛合院式民居建筑群,人字形和单坡屋面互相交错,高低起伏;青砖灰瓦,朴素雅致;粗犷的墙体经历时光的冲刷,有些斑驳,其大气庄重的整体布局、朴素优雅的色彩、优雅动人。


  纵观洛阳地区的传统合院式民居建筑,虽大型庄园主人多为富甲一方的豪绅、位居高位的官员,身家万两,但从宅院建筑的外观上,却很难捕捉到奢华浪费的气息,相反,其庄重简朴的外观、素雅简洁的色彩、精巧却不繁复的装饰无不显示出宅院主人勤俭持家、节俭留余的河洛人品质。


  宅院内的建筑色彩淡雅、用材质朴,颜色也都保留着材料原有的色彩。建筑的墙面装饰也较为简化,这不同于其他地区追求繁琐纤细的装饰风格,这些特点使得河洛民居建筑风格独具一种简洁而朴实的艺术效果。


  建筑墙体多采用厚重的青砖砌筑;屋顶形式为民居中最为常见的硬山顶,并非追求宏大气势,屋面多用小的灰瓦覆盖;地面一般由各式各样的方砖铺成,讲求实用;门窗多为木装修,色彩上多用红色、暗红色、暗灰色,整体看上去非常低调朴素,但是并不失灵气。


  3、更为突出的蕴含着“礼教”思想


  千古圣人孔子对是周公十分尊敬,他的儒家思想就是大力推广礼乐制度。也是由于孔子的推崇,使得周公的礼仪思想贯穿儒家学派理念,从而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而周公的礼乐制度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等级分明”。这点流传于整个古代中国,贯穿于中华儒家思想。不仅体现在对“乐”的等级约束,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河洛地区古民居宅门前的门枕石,名字叫抱鼓石,也是规范等级制度的符号。文官的宅邸门前的门枕石呈长方形箱子形状,可能类似于古代书箱。高级文官的门枕石呈箱子形状,箱子上可以雕刻狮子,低级文官的门枕石呈箱子形状可以雕花。


  普通百姓家用木质门枕或者正方形无任何雕饰的门枕石。这便是河洛古民居建筑中等级制度观念的体现。其他地区的民居建筑可能也会体现着礼教文化,但是河洛地区更为突出,不仅在门枕石上,对于合院的居住也同样存在等级观念。因此,河洛地区的民居建筑中体现“礼教”思想也成为它的特色之一。



  河洛古民居的位置选取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首先是近水。人们为聚落选址会临近河流。水是天然屏障,同时为生产生活提供必要资源。同时河洛地势多山,临近河流的地带多由于河流的冲刷及泥沙的堆积形成河谷平原,土地较为平坦且肥沃,适合耕作,能够满足传统农耕的需要。


  在传统农耕社会中,这样的选址能够方便的解决饮水、灌溉等生产生活问题,还能够与周边山势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所以在河洛地区临水是首要特点。


  其次是居高。河洛古民居聚落多居于地势较高的地域。这是由于河洛地区地势复杂,黄河洛河汇聚,水患较多,经常造成浅山地势较低的地方受水患破坏。另外,由于地势的复杂,居高对于空气以及阳光的需求也更易满足。无论是合院式民居还是窑洞式民居,对于空气湿度大都是不能容忍的,而地势低的位置,由于河流的原因导致空气湿度过大。


  对于阳光的要求来说,窑洞式民居最为突出。若是地势低的窑洞民居,可能连阳光都看不到。所以与其他地区古民居位置相比,河洛地区古民居还需要居高这一特殊要求。


  第三是近路。这里所说的“路”主要指古时贸易往来等所形成的官道、漕运水路等。河洛地区拥有黄河洛河两大河流,对于贸易运输的发展也是较为突出。河洛地区文化先进,商品制作较多,为了迎合贸易需求,因此河洛民居选取也同样需要近路,从而更便捷的发展贸易。



  河洛民居文化有什么影响?


  文化是建筑形成的基石,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对周边地区产生积极的影响。文化的交流反映在民居建筑形式上,河洛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民居形式即有相似之处,但也各具特色。中原地区境内淮河以北、以南民居形式有很大不同,豫西又有黄土高原风格的建筑形式,但是这些民居又隐隐约约有着相同之处。这是由于河洛地区的古民居文化像是辐射一样发散出去,从而影响着整个中华传统文化。


  河洛地区古民居大多是聚族而居,所以对宗族意识极其强烈,因而形成了多种宗族文化。比如家教家法,祭祖等文化。聚族而居以及合院式民居使得河洛人更多的沟通交流,从而也就形成河洛本区域的独特文化。


  对于河洛民居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选取,更是影响深远。河洛地区合院式民居的建筑风格,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朴素、淡雅的品质。


  河洛地区民居特有的文化影响着整个中华文化。河洛古民居是中华民族民居类型的典型代表,他的建筑风格,材料选取,以及民居建筑所蕴含的思想虽是特色却又深刻影响着周边地区。河洛民居文化的吸纳包容,以及辐射发散,恰恰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容纳百川。


  河洛地区民居的位置选取又充分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因而,这也才出现了专门针对于河洛文化一大批学者专家们,继续潜心研究着中华之文化。


 

本文标题: 河洛文化——古民居的类型与建筑文化特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65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