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著名民国建筑金陵台和妙高台刚被铲平,最近,被誉为“江苏最美古村落”的镇江新区葛村,跨越千年岁月的62处古建筑群,只保留了其中9处,18栋高层将在这个古村落上拔地而起。在南京,民国建筑集中的青石街突然要被强征,有百年历史的清末云锦行会所云章公所一夜之间消失,相关部门回应是“落架大修”,拆掉重建。
还有消息,昆明龙头街,包括林徽因梁思成故居在内的西南联大时期一批文化名人故居也被列入拆迁范围。
古建筑群应受到保护
城市化过程中,建设与保护是一对矛盾。当水泥森林的楼群拔地而起,大量有文史价值的古建筑往往灰飞烟灭,而它们本该是一座城市里凝固的音乐和历史,有着特别的文化传承价值。不过,虽然不少建筑早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不许动”,但文保软约束难抵地方上项目的强烈冲动。
以南京青石街一批民国老房子的命运为例,这些建于民国23年、由著名建筑专家茅以升设计的老房子,风格类似上海石库门,设计考究,施工队是建“美龄宫”的原班人马,已成老南京人寄托怀旧情结之所在。但因为地处中心区新街口,四个角又归属几个不同的行政区管辖,在区级经济的“竞争性赶超”中,为“让黄金地段发挥钻石效应”,大家都要竞相上大项目,建摩天楼。早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国建筑也从“不能动”变成“说动就动”,一夜之间开进征收队。
还有一些地方,历经千年风雨的真古董,以危旧房改造为名被“落架大修”,肆意拆除,代之以靡费巨资的假古董,令人叹息。这些“银样镴枪头”经不了风雨,几年后又被彻底推倒,续砌高楼。城市经营者从“迂回运作”中实现了可观的商业利益,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脉遭遇的割裂和损毁却是永不可修复的。
从“不许动”、“不能动”到“说动就动”,甚至还打着“旧城保护”的文化牌而动,打着“保护性拆除”的幌子而动,此类教训在很多地方都不鲜见。如果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证,依然是以GDP为先,可以预见,中国城市的历史人文属性将越来越弱,如此的话,到“中国梦”实现之时,我们会发现,城市中的中国元素可能会成为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