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历史——汉代建筑的变化与特点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7-14 15:10:39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建筑经过先秦时期的发展,已经慢慢成形自己的风格和技术特点。到了秦朝的时候,已经可以说出现了部分非常划时代的杰出建筑特点,经过楚汉争霸的战争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将长安定为都城,这里的宫殿群本来是秦王的行宫。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先秦时期的发展,已经慢慢成形自己的风格和技术特点。到了秦朝的时候,已经可以说出现了部分非常划时代的杰出建筑特点,经过楚汉争霸的战争西汉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将长安定为都城,这里的宫殿群本来是秦王的行宫,但是核心区域比较小,所以就在萧何的建议下,开始在龙首山上修建长乐宫然后又修建了未央宫。


  这些宫殿是为了弥补秦行宫的,所以到了公元前187年,整座王城才修建好。但是经过千年以来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大部分汉代的建筑已经消失了,目前还能保存下来的汉代实物仅有以下部分。



  汉代的建筑实物的遗物中有墓穴、石室、阙、崖墓。明器、画像石这些的,是间接的研究资料。


  墓西汉很多皇帝的陵寝,都从县邑发展起来的,这些县邑是为了守护皇帝的陵寝,迁徙了很多居民进入县邑居住,同时还在周围建立城墙。而居民进入城里生活以后,就开始建造各种住宅,还要设立官吏去管理城市,这其实就是一座大城市。在现在的长安附件,汉朝皇帝的陵寝虽然只剩下一些土堆坟丘,但是城墙门阙的遗址依然能够清晰地找到。这些坟丘被称为方上,大多是平顶的方锥体,要么是单层要么是2-3层,最大的宽度有260多米,高度是30米。但是附属的一些庙宇宫殿,已经全都消失了。至于说流传的地下宫殿,因为没有挖掘出来只能在史书上看到,所以并不清楚这些地下宫殿的是否真实。


  大型墓穴没有发掘,但是部分小的墓穴,已经发掘出来有很多。一些非常简单的墓穴,仅仅用一个木椁或者是用石头垒砌作为外墙。但是有些有地位的人,他们的墓穴就比较高级了。这些墓穴用砖石建造并且有通道和墓室,通道大多是朝南,墓室里的陪葬品没有定数,主要还是看墓主人生前的财力。不过就墓穴的结构而言,大概可以分成四种:



  (1)井干式木构墓,比如朝鲜的南井里彩画冢


  (2)叠涩券墓,比如辽宁的营城子二号墓


  (3)发券墓,比如山东金乡县朱鲔墓


  (4)空心砖墓,这种墓穴出土的砖头很多,但是结构完成的墓穴目前还没有看见。只能依靠想象去推测它的结构。在墓穴的地面建筑上,在坟丘的前面,会放上一些石室石阙或者是石人石兽等器物。


  石室汉墓中的石室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的比较多,但是能够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在山东肥城县孝堂山的“郭巨”祠堂墓穴。石室通常是修建在坟丘的前面,石室的地面通常是长方形,后面和两边都有墙,正面敞开,在石室中间会有一座八角石柱,将正面分成两间。屋顶是清朝称为悬山式的造型,瓦垄瓦当都是由石块雕刻而成。很有名的“武氏祠画像石”就是石室被毁以后流落散失的。美国人费慰梅(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的好友,也是著名的汉学家)就保存有“武氏祠画像石”的拓本,为了恢复它愿有的样子,不惜到处借知名画像石在原来位置的样式图案。以此来推测石室的结构和原型。


  石阙汉朝宫殿寺庙陵墓的门外两侧都有很多双立的石阙,材料要么是石头要么是木头;木阙现在已经没有了,而石阙到是保留很多,但是大多是东汉时期的。阙比较像是碑但是比碑稍微厚一点,上面覆盖飞檐;有的是子母阙,子阙更加小,也是在上面覆盖飞檐,被立在母阙的边上。飞檐下面刻有斗拱枋额,模仿木构的形状。也有不刻斗拱的,仅采用上大下小的石块作为承接飞檐的。


  崖墓在湖南和四川的境内,现在有一些崖墓的遗址残存,四川现存是最多的。最小的话仅仅能容纳一个棺材,而大的则是和墓穴没有什么区别,构造复杂装饰丰富。在乐山县的白崖,宜宾的黄沙溪的这些大墓,都是将祭堂做好了放在前面,然后祭堂里修建两个墓道进入,墓室是修建在墓道的一边,这里面也有一些是将石头凿成石棺的,整个崖墓只有祭堂部分会模仿建筑的形态雕刻,堂前也是用石柱分成两间或三间,不过外部的飞檐已经风化了。在堂内的石壁上能隐约看到枋柱,上面刻有屋檐瓦片,瓦片下面也有雕刻的禽兽装饰。后壁的中央有凿出来的长方形龛,和山东其他石室中有龛的是一样的形式。祭堂的门外石壁上也有雕刻的阙和石兽,这是将墓前的很多东西,融合到一起了。



  明器明器是陪葬的物品,这些明器中关于建筑的模型是最常见的。比如住宅、楼阁、望楼、仓库、羊舍、猪圈等。都是非常普通的样式,欧美的一些博物馆收藏的比较多。明器的住宅大多是单层,简单的就是一间屋子,长方形的平面,前面开门要么在中间要么在两边。在门边上或门上开窗,形式多样。而二三层的楼阁模型大多有斗拱作为支撑各层平坐或者是飞檐,从这些模型中的斗拱门窗瓦式等部分,已经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建筑样式,已经具备了后来一些时代的部分。而望楼,平面都是正方形,每层有飞檐有平坐,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木塔,就是从这个多层建筑变化而来的,没有任何疑问。


  画像石画像石中能看到的建筑,有厅堂、亭子、楼阁、门楼、阙、桥等等。其中大半都是非常程式化的图案,然而阶基、立柱、枋、斗拱、栏杆、扶梯、门、窗、瓦饰等,也都全描绘了进去。也可以当做参考一窥当时的生活状况。在波士顿美术馆藏有函谷关东门的画像石,画中建筑样式是四层木构建筑,两座并列在一起,楼下面是双扇门,上面以斗拱承托檐,二三层的墙壁上开有小窗,周边是走廊,也是以斗拱承托檐。第四层没有走廊,上面覆盖四阿顶,屋脊上装饰着凤凰。这些明器画像石给后人传达了,当时建筑样式的明确形象。


 

本文标题: 中国古建筑历史——汉代建筑的变化与特点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66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