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朝代是如何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7-23 11:51:44  来源:历史D学堂  作者:军事帅哥
核心提示:在古代,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少和一个帝国的综合国力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其不仅有充足的劳动力下田耕作,为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粮食。一旦战争爆发,举国动员抵抗外敌,充足的人口还能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

  在古代,人口和劳动力的多少和一个帝国的综合国力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其不仅有充足的劳动力下田耕作,为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粮食。一旦战争爆发,举国动员抵抗外敌,充足的人口还能为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


  所以,出于稳固本国统治的考虑,中国历史上每个主要朝代的政府都会采取措施,鼓励老百姓生育人口。那么,中国古代的朝代都采取了哪些措施,鼓励老百姓生育人口呢?



  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的对外战争非常频繁,诸侯国政府都采用积极的措施鼓励妇女生育,比如春秋时期越国的就采取“多生免赋税”的政策,鼓励妇女生育。齐国采取释放宫女的做法,解决大龄青年娶媳妇难的问题。


  提到越国,大家就会想到著名的成语“卧薪尝胆”。殊不知,越王勾践也是越国中鼓励生育最积极的国王。根据《国语》记载,越国对孕妇实施“公费医疗保险”,女性生孩子的时候只要通知政府,政府就会派出医生来到家里助产。如果孕妇生的是男孩,政府就会奖励两瓶酒,一只狗。如果孕妇生女孩,政府就奖励两瓶酒,一只猪。


  生育的前提是结婚,越国想尽一切办法,强制老百姓早婚。越国法律明确规定:女子到17岁嫁不出去,其父母有罪。男子到30不娶媳妇,其父母有罪。在越国,今天的“单身主义”“黄昏恋”等“时髦行为”在那时候都被禁止,青年男子不能娶中老年女性,老年男性不准娶年轻女性。


  由于越国强制结婚,鼓励生育,越国人口得以大幅度增加。有了充足的人口,越国经济不仅发展,越国军队也能招募足够的士兵打败吴国。


  齐国也采取措施,让老百姓能结婚生育。有一次,齐桓公到民间微服私访,发现一位正在做饭的老头,齐桓公还以为老头没有结婚,就上前问老头的情况。


  老头对齐桓公说:“我有三个儿子,由于家里贫穷都没有找到老婆。”齐桓公得知情况后回宫,将情况报告给管仲。管仲认为齐桓公的后宫女性超编太厉害了,其他贵族男性娶的老婆数量严重超编,要想让老百姓娶媳妇,就得让后宫的部分女性出宫。齐桓公同意了管仲的想法,将大批和齐桓公没有发生关系的女性释放出宫,遣散回家嫁人。


  齐国还规定,妇女生了三个孩子可以免除妇女本人的赋税,妇女生4个孩子可以免除全家人的赋税。


  第二,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让汉朝损失了大量的人口,汉高祖和汉惠帝采取一系列政策迫使民众结婚生育,增加人口。


  汉朝初期面临的局面是极其严峻的:


  首先,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口,到了西汉初年,其人口从秦朝时期的2000多万减少到1300万人。国内田地荒芜,汉朝急需人口种地,发展经济增加税收。


  其次,刘邦遭遇“白登之围”,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异常紧张。为了缓和局势,刘邦采取和亲的政策与匈奴搞好关系。但汉朝皇帝深知,和匈奴的友好关系只是暂时的现象,汉朝最终还得靠战争击败匈奴的“亚洲霸权”。


  如何扩军备战打败匈奴?除了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军队的训练水准,朝廷所能做的就是强制老百姓结婚,鼓励大家生育。只有不断地生育,民间才能有大量的劳动力,国家在战争时期才能招募兵员反击匈奴。


  刘邦在位时期为了扩充人口,朝廷规定:15岁女性必须嫁人,否则超过15岁,每月多收130钱的税收。女性只要生育,家庭就能免掉2年的赋税。汉惠帝登基后,汉朝局势逐渐稳定,汉惠帝于公元前189年下诏书,要求女性在15到30岁之间必须出嫁,如果不嫁人,就要缴纳6算人头税。


  6算人头税到底有多少?一算为120钱,6算为720钱。折合西汉粮食均价,6算可以买七八石粮食,这可是1个人一年的所有口粮。在汉朝,如果女性不嫁人,这一年的粮食可就没有了。


  这个方法确实有效,经过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等帝王的励精图治,汉朝不仅粮食增加,钱财堆积如山,其人口也在汉武帝在位时的公元前134年达到了3400万人。有了充足的人口和粮食、钱财,汉武帝就有充足的把握扩军备战,向匈奴展开全线反击,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封狼居胥”武功,也成就了卫青、霍去病等值得国人永远敬仰的民族英雄。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规定,妇女生育可以免除三年徭役,政府还给妇女提供相应的物质帮助。



  第三,唐朝采取多项政策,增长人口,成就大唐盛世。


  公元618年,隋帝国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轰然倒塌,李渊废除隋恭帝建立唐朝。公元626年,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开启了长达23年的贞观之治和长达100多年的大唐盛世。


  建国初期,李渊和李世民都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唐朝初年人口锐减。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发动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还大修运河,隋朝的人口锐减极其严重。在隋末唐初的时候,其全国人口还只有2500万人。而唐朝初期,其统一全国和反击突厥的战争要扩充军队兵员靠劳动力,恢复发展经济还得靠劳动力。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唐帝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生育。这些措施包括


  1.物质奖励,对于生育的夫妻两人,国家采取物质奖励的政策。很多懒汉为了要到物质奖励,也加入“生育大军”,娶媳妇生孩子。


  2.降低结婚年龄。李世民将降低唐朝女性结婚的年龄减少到15岁。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前了生育高峰的到来。


  3.释放宫女回家嫁人。


  4.设置专门的机构帮助落后地区救治老百姓,减少人口非正常死亡。设立专门的机构抚养被遗弃的婴幼儿。


  5.从国外引入多种农作物,改善老百姓的伙食,改善体质促进人口增长。


  6.鼓励寡妇再嫁,男性可以娶寡妇。


  经过唐朝政府的努力,国内人口从贞观初年的2500万增加到开元时期的4800万,唐朝皇帝的励精图治终于成就了李隆基时期令今天国人无比羡慕的开元盛世。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开元时期,全国土地面积达到6.6亿亩,粮食堆积如山,商业发达市场繁荣。而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加是开元盛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宋朝采取很人性化的办法鼓励生育。


  宋朝时期,国内商品经济发达生活安定,老百姓生育意愿较低。为了鼓励生育,宋朝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


  1.给贫困家庭发放补贴,免去部分赋税。


  比如南宋时期的宋高宗就下令“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这是宋朝的胎养令。宋朝政府还规定“州县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这是宋朝政府给贫苦百姓的生育补贴。城乡贫困家庭在妻子怀孕5个月后,可以到州县政府申请救济。政府救济包括丈夫免去一年的徭役,发放生育补贴,免生育家庭的人丁税。


  2.地方官员设置社会化养儿基金,叫“举子仓”或“举子钱库”,专门赈济养不起孩子的家庭。


  宋朝政府规定,每户贫困产妇生下一胎,给米一石,发钱若干。贫困家庭无力养孩子,政府会动用财政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帮助老百姓抚养孩子。


  由于宋朝政府以极其丰厚的福利鼓励生育,到了南宋时期的1223年,全国人口达到1.2亿(包含金朝)。


  第五,明朝采取降低结婚年龄等办法,鼓励生育。


  1368年,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帝国。鉴于元末战争造成的田地荒芜,人口锐减的情况,朱元璋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生育,增加人口。


  明朝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有:


  1.鼓励早婚,男子14岁,女子16岁就可以结婚生育。女子13岁就可以结婚。


  2.对于贫困家庭,朱元璋向其发放钱财,粮食和乳娘,缓解其生育压力。


  3.设立养济院、药馆等机构,帮助贫困老百姓渡过难关,减少灾荒对人口的破坏。朱元璋在位31年,就赈灾20多次,花费白银10亿两。


  通过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明朝人口大幅度增加,为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清朝采取多方面政策,鼓励生育。


  由于明清战争的影响,清朝初期的人口数量锐减很多。为了恢复生产,为部队提供充足的兵员,清朝从康熙年间就开始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


  1.生育奖励,1662年,康熙帝下诏规定:老百姓一次生多个孩子男女并产,官府奖励5石米,10匹布。


  2.取消人头税,康熙年间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有“摊丁入亩”,这些政策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鼓励民众多多生育。


  到了道光皇帝时期,清朝人口增加到4亿人。部分清朝知识分子萌生出“节制人口”的想法。当然,这是后话了。


  通过以上的列举就能看出,中国历史上每个主要朝代都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只有人口增加,国家的经济才能发展,消费市场才能被激活,战争时期才有源源不断的人口。


 
标签: 古代生育

本文标题: 古代各朝代是如何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69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