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相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8-06 10:12:43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奋斗于仕途的生命短暂的人们,也有少数幸运人士,成为了标志性人物,让后人难以忘怀。以下列举其中十人,稍作叙述。

  中国有史以来,名公巨卿,车载斗量,不可胜数,然而能载誉青史,众口相传,妇孺皆知者,寥寥无几。当然,并非每一人都会追求身后之名,或许应该说,相比于实实在在的权势和享受,大多数人对于身后虚名,其实是无所谓的。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奋斗于仕途的生命短暂的人们,也有少数幸运人士,成为了标志性人物,让后人难以忘怀。以下列举其中十人,稍作叙述。


  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早年耕作于有莘国,后辅助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历事商朝五任君主,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去世之后被以天子之礼葬于亳都(今河南商丘市),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后世奉祀为“商元圣”。



  姜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被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后被周武王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政治家,齐桓公时被任命为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李斯,秦朝著名政治家,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修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李斯被拜为丞相,制定了礼仪制度,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萧何,西汉初年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早年任秦朝的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积极出谋划策,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并在玄武门之变中居于首功,李世民即位后拜为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是后世良相的典范。


  姚崇,唐朝名相、政治家,武则天时任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协同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因此被任命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被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宋神宗熙宁三年拜相,施行变法,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上历来褒贬不一,但在变法之后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并且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使宋朝呈现出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耶律楚材,契丹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后裔,早年在金朝担任左右司员外郎,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后被成吉思汗收至麾下,任命为辅臣,备受器重,窝阔台即汗位后耶律楚材日益受到重用,被誉为“社稷之臣”,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并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嘉庆年间进士,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年幼的万历皇帝即位之后张居正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其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终“海寓(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使得明朝一改颓势,进入了万历中兴,延续了明王朝的国祚。


 
标签: 古代历史 名相

本文标题: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相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71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