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的冠冕制度,虽然承袭汉代遗制,但形制却有一些演变。首先是巾帻的后部逐渐加高,中呈平型,体积缩小至顶,称为平巾帻或小冠,小冠非常流行。在小冠上加笼巾,称为笼冠,用黑漆细纱制成,故也称漆纱笼冠。
1956年江苏省南京市出土东晋持盾陶俑(南京博物院藏)
高52.8厘米。戴平巾帻,穿交领右衽窄袖短襦,大口裤,左手持盾。
北魏宁恕暨妻郑氏墓窟画像
男戴笼冠,穿曲领大袖衣,裙裳,笏头履,束大带,笼冠旁插簪导,并有饰物自冠顶弯曲至额前。侍女梳双鬟髻,穿大袖襦裙,外套裲裆,腰束缙带,穿笏头履。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提倡汉文化后的服装风格。
当时还有叫做高顶帽的。《隋书·礼仪志》六,记梁代“帽,自天子下及士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又有缯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准”。《晋书·舆服志》说:“江左时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然,但其顶圆耳,后乃高其屋云”。实际有好几种形式,有的带有卷荷边,有的挂有下裙,有的带纱高屋,有的带有乌纱长耳。7世纪后周流行一种突骑帽,垂裙复带,可能就是胡人所戴风帽。
此外,如笼冠仿汉制进贤冠簪笔而成簪导,进贤冠冠形的变化,以及合欢帽、风帽、胡帽、高筒帽,折凤帽等在生活中的出现,都象征着中华冠帽文化在民族交流中的新景象。
2003年山东临沂洗砚池1号晋墓出土(晋太康七至八年、286--287年)青瓷胡人骑狮水
注:胡人浓眉大眼,两眼圆睁,高鼻大耳.络腮胡须,髭须上翘。头戴网纹卷沿高筒帽,帽中间饰有凹弦纹,帽后两带交叉下垂。身穿圆圈十字纹衫裤,足穿网纹履,端坐于狮背上。左手揪狮耳,右手执编箕于胸前,目视前方,呈驾驭雄狮的威严气派。卧狮怒目,张口,獠牙外露,颌下有须,长尾呈树叶状下垂,尾尖上卷,狮身印有圈形斑纹篦划鬃毛,通体施青釉。人狮通高27.1厘米,狮身长20.5厘米、宽10.1厘米。
辽宁辑安舞俑冢(3至5世纪)壁画
宽150厘米,左第一人戴折凤帽,插雉羽,穿曲襟上衣、长裤;第二、三人穿对襟长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