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点——武穴发饼的传奇故事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8-04 14:19:3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发饼,因与法有关,所以又称法饼。是武穴人最喜爱的一种传统名点,同时又是一种多渠道消费的方便食品。武穴发饼,是湖北美雅食品中的一种销路较好的食品,它与武穴酥糖一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发饼,因与法有关,所以又称法饼。是武穴人最喜爱的一种传统名点,同时又是一种多渠道消费的方便食品。武穴发饼,是湖北美雅食品中的一种销路较好的食品,它与武穴酥糖一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武穴发饼,传承千百年来制作精髓,以精制面粉为原料,加以白砂糖,用酵母发酵,佐以白芝麻,在柴火烤锅中烘制金黄而成。其品质醇厚,松软柔嫩,甜而不腻,香而爽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爱好,发饼系列中有芝麻发饼、荞麦发饼、玉米发饼;根据甜度有甜型、微甜型和无糖型等。



  佛国广济,源远流长,武穴发饼,它和武穴酥糖一样,其来历也有一个美好而神奇的传说。


  早在隋开皇年间,四祖道信,出家横岗山林隐寺(竹荫寺),每天早晚跟着师傅做课。一天晚上,因去斋堂进餐较晚,没有饭菜,道信正准备离开前去做课,做饭的师傅见这孩童没吃晚饭,顿生怜悯之心,急忙中抓些面粉用水调好,准备放进灶内烤熟他吃。面团放入火内不久,道信怕迟到,就拿起面团放进荷包内去做晚课。


  一场课结束,道信回到斋房,已是饥肠辘辘。他突然想起,自己还冇吃过晚饭,于是掏出斋堂师傅给他的面团。此时的面团,已压成圆形,并且香气扑鼻。"哪来的面食香味,这面团难道熟了吗?我拿走时明明没有烤好,怎么可能是熟着的呢"!道信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不但透熟,而且松软,好吃极了,原来的死面也都发起来了。道信欣喜若狂,高兴得连喊:面团、面饼、发饼、法饼也。



  道信的饥饿遭遇,发生了面团变成发饼的故事。竹荫寺斋堂的师傅为之非常高兴。通过分析面团变为发饼的经过,从科学的角度讲,认定了这里面一定有面团受热后的发酵过程。经过斋堂师傅的反复实验,终于做出了松软的发饼,并成为了僧人们出外化缘、做佛事等必备的干粮。


  后经糕点行业人士改良加工,将发酵后的面团做成面饼,添加蔗糖(过去没有白糖),撒上芝麻,于是烘烤出了今天香甜可口的发饼。为纪念道信那次“面团变成发饼”的故事,后来的广济(今武穴)人。只要参加什么法事或佛事都要带上发饼,而那些善男信女们初一、十五到庙里拜佛或做佛事,也要带上发饼(二月土地会也一样)供佛,然后将这些发饼带回家,分给家人或邻居孩子吃上,说有消灾灭难的作用。



  广济降佛祖,司马申老来得子而高兴,令县衙厨子做饼送之众人,故有生孩子报喜送发饼的来历;取发饼“发”字的寓意,做屋上梁和段(唱上梁歌:炮儿放的闹洋洋呃,喜呀;恭喜主人造化堂呃,发呀……)也要甩发饼、发发饼;甚至农村的老年走亲访友,也要带上一筒发饼作为(接待伢儿的)串门礼。总之,送发饼、甩发饼、吃法饼等风俗,在武穴已根深蒂固,是一种厚重的民间文化。


  人们总是向往美好,追求发达。因为武穴发饼,带着"发”字的寓意,所以被人们而钟爱。今儿武穴发饼,不仅是一种名点佳肴,还是一种时尚礼品,更是一种办喜事、送喜礼、做法事、办庙会、走亲友,一种不可缺少的糕点。愿武穴发饼,越做越发;吃上发饼的人也一样,富贵发达。


 
标签: 发饼 传统名点

本文标题: 中华名点——武穴发饼的传奇故事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74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