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遗风——关于古代敦煌服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8-25 11:18:13  来源:敦煌书坊
核心提示:敦煌古代是少数民族的放牧场所,后来虽转向农耕,但境内仍然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众群,所以袴褶就成为当地的普遍着装。

  01.什么是袴褶?为什么袴褶是古代敦煌人的普遍着装?


  褶,通“袭”,指一套衣服,包括上衣和下袴。袴褶是一种胡服,是少数民族男子的常服,其便于骑马奔驰和劳作。


  敦煌古代是少数民族的放牧场所,后来虽转向农耕,但境内仍然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众群,所以袴褶就成为当地的普遍着装。


上褶 莫高窟第285窟南壁 西魏


  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壁画有其具体图像,上褶为圆领、对襟或左衽,窄袖紧身,衣长不过膝,多以缣帛或织锦做成,也有用皮革者。领口、双襟、袖口及下摆均以异色锦或较厚实的质料缘边,既美观又耐磨。下摆或作曲裾,或作平裾。上褶无扣襻,腰中系带。


  下裳为袴,有小口、大口之别,有的在膝部以带子系缚,名为“缚袴”。下袴一般用白叠为料,是由一种木棉细丝织成,亦名榻布。所以下袴多为白色,在白袴外还可以套上胫衣,胫衣是指下腿的袴套,其好处是乘骑作战或外出,可保护腿部肌肉皮肤少受摩擦,而且行动起来更为灵便。


  02.古代男子的袍服为何有长短之别?


  宋神宗年间,西夏攻占沙州,敦煌归西夏党项人统辖。李元昊统治以来,仿效中原政权制定服制,文武官服与唐宋官服相似,西夏男子均着袍服,但有长短之别:劳动者袍长至膝部,下穿袴,类似袴褶的样式;贵族的长袍长至脚面,与唐代的袍服相同。


西夏武官服饰 榆林窟第29窟南壁 西夏


  如上图,前二人分别是沙州监军和瓜州监军,乃当地的军事首领,戴金锦暖帽,着圆领窄袖长袍,胯两侧有护髀;第三人戴黑漆冠,着襕袍。


  西夏贵族妇女着左衽窄袖通裾大襦,长至膝下,有内外两重,内襦比外襦长出一截,下为百褶长裙,形成三重衣的视觉。平民妇女着交领云肩宽袖上襦,系腰裙,下为长裙。


  03.为什么要在袍服的膝下部位加一横栏?


  穿衣服的目的一是御寒保暖,另外就是障蔽,所以上古时人们着深衣自上至下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礼记·曲礼》中有“劳毋袒,暑毋褰裳”,其大意是说,即使在劳动之时,也不能将身体暴露于外,即使在暑天也不能将衣裳掀开,这就是礼。


男子袍服 莫高窟第130窟北壁 盛唐 段文杰摹


  将袴子直接穿在外也会被视为失礼。宽袍大袖成了儒者的风范,进入唐代以后男子的常服就开始以袍服为主。袍服下长至踝,以不拖到地面为准。


袍服和襕袍 莫高窟第103窟南壁 盛唐


  如在膝下部位加一横栏,以象征古代上衣与下裳的分制,称曰襕衫、襕袍。袍服之制一直沿用到明清。从袴褶到大褶衣再到袍服,反映了敦煌服饰汉化的过程。


  04.盛唐时期为什么多见男性化的妇女服饰?


  盛唐以来出现一种最具时代特征的妇女服饰,那就是女着男装。其样式是翻领、瘦身长袍、束腰、紧口长袴、高靴。


女着男装 莫高窟第445窟北壁 盛唐


  女装男性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受少数民族的影响。由于唐朝国力强盛,贞观年间又先后征服东西突厥,唐朝的势力直达葱岭以西,西域的少数民族纷纷向大唐称臣,仅长安一地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就有十万之多,胡风胡服也随之在中土兴盛。


  二是社会开放。唐朝妇女有单独公开的社交活动,还可以自由结社来维护共同的利益。妇女可以参加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如骑马出游、打猎、打球、拔河、下棋等,穿着男装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女着男装首先在王室贵族中兴起,到开元、天宝年间则成为贵族妇女和侍女的时装。在敦煌壁画中,盛唐第130窟都督夫人的侍女、盛唐第445窟的近事女、晚唐第17窟的近事女等都是女着男装。


  05.为什么古代服饰多腰中系带?


  古代游牧民族居无定处,往往把日常生活所需的小件物品随身携带,以套环缀在腰带上,胡名“郭络带”,汉名“躞蹀带”或“蹀躞带”,带上有銙,銙上有环,可垂挂佩刀、砺石、针筒、火石等物。


袴褶 莫高窟第285窟北壁 西魏


  上图是一群供养人画像,头裹平上帻,身着袴褶,最前者腰系躞蹀带。下裳为袴,有小口、大口之别,有的在膝部以带子系缚,名为“缚袴”。下袴一般用白叠为料,是由一种木棉细丝织成,亦名榻布。


 
标签: 敦煌

本文标题: 盛世遗风——关于古代敦煌服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80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