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簪步摇——古代女子头饰的种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9-10 13:36:14  来源:子强心说  作者:棠梨
核心提示:“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我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我国古代的女子,即使再穷再贫寒,哪怕是陶瓷竹木做的荆钗陶簪,也得买上几支,清晨起来,绾起头发,对着朦胧不清的铜镜,灵巧地插上,算是一天伊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那么,古代有哪些既好看又实用的女子头饰呢?



  梳篦


  在古人众多的发饰中,梳篦估计是最早出现的,而且是先有梳再有篦。没错,梳和篦是不同的,梳的齿部粗而稀,主要用于梳理头发,而篦齿因为细而密,可以很好地剔除头发上的脏东西。


  话说这梳子原本只是理发的工具,没曾想在魏晋时期竟成了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到了唐代,插梳之风更是蔚然成风。起初,人们只在髻前单插一梳,后逐渐增加,常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元稹在《恨妆成》中所言“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即是描绘了当时插梳之风的盛行。


  到了宋代,插梳的风尚尤盛于唐代。据记载,北宋时期,京都妇女头上所戴的白角大梳,长宽皆逾尺,竟到了妨碍人们乘轿走路的地步。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宋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和经济的繁荣。



  簪


  单股笄称“簪”,古人用来固定发髻的一种长针。中国古代,汉族的结发方式,无论是辫发盘髻,还是束发戴冠,均须以簪钗约束固定。


  簪的前身为笄,秦汉之后,笄才被称为“簪”,样式和工艺也更趋精美,相比之前骨头、石头一些的普通材质,人们开始越来越青睐金、玉、翠羽等制作而成的簪。历代发簪千变万化,比较常见的有球体或半球体、花顶形、如意形、耳挖性、飞禽走兽游鱼等等,不一而足。


  在形态各异的发簪之中,又以翠羽簪为最为出色。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古代的一种金银制作工艺——点翠。所谓翠羽,即翠鸟之羽。这种工艺就是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簪花


  簪花兴起于秦朝,在唐宋都颇为流行。尤其在唐代,上至贵妃杨玉环,下到民间乡野的普通女子,都尤爱簪花。每逢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之际,长安仕女都要参加斗花竞赛,戴插以求奇姿异态,多者为花中之魁。


  不过,遗憾的是,鲜花总难免凋谢的命运,所以后来逐渐被假花替代。钿就是一种用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其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它与簪钗的不同之处在于,钿主要多为装饰,不能用于绾发。到了清代,还出现了绢花、绒花、通草花、珠花等饰物。



  钗


  在古代女子的发饰中,还有一种作用和簪非常相似的饰物,名曰发钗。双股笄为“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簪多用于别、盘发髻,而钗主要用来插戴,起装饰作用。


  发钗多成双插于发髻,发簪一般为单数。发钗的安插方法,常见有横插法(即两鬓对插)、斜插法和倒插法(即从下往上反插)。而且,一般发髻越高,插的发钗就越多。


  除了插发之用,发钗还是古代男女离别之时的定情信物——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步摇


  顾名思义,随着女子款款移动而摇曳生姿,着实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这种发饰是在簪、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底座通常为钗,钗上一般缀有活动的花枝、蝴蝶鸟雀的翅膀、垂珠等。


  要说对步摇的钟爱,非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两个时期莫属了。魏晋时期的步摇比较纤细,由弯曲的金银细丝组成花枝状。这样的步摇戴于女子头上,稍有动静,花枝便会震颤不已,配以那个时期特有的博衣广袖,让魏晋女子颇有弱柳扶风、秀骨清相的脱俗风姿。


  到了唐代,步摇的使用则更加普遍,而且无论贵族与平民,都可戴之。唐代的步摇多为金玉制成的凤鸟状,鸟雀的口中挂衔着珠串,随着人体的走动,珠串便会摇颤。



  华胜


  一种花形发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干”,绰约漂亮,风采迷人。不说别的,仅就古代女子那一头闪着金光、摇晃珠色的钗簪步摇,就够让现代的人们心驰神往。


 
标签: 头饰

本文标题: 钗簪步摇——古代女子头饰的种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87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