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即彩云之南。一座座山峰耸立,一片片森林凝翠,一朵朵鲜花怒放,一条条飞瀑流泉。云南的风情如一朵彩云追赶着另一朵彩云,一份情怀撞击着另一份情怀;云南的颜色如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长虹,彰示着五彩缤纷的灵气,流淌着千姿百态的动感。这是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有美丽的边疆,美丽的城市,美丽的村庄,同时上演着美丽纯朴的民族风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纳西的民族风情、领略“雄、奇、险、秀、幽”的茶马古道。
纳西族服饰、节日和泸沽湖畔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人阿夏走婚
纳西服饰
“披星戴月”的纳西人
纳西族是丽江市人口最多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纳西族的男子的古典服饰,身着对襟坎肩,头戴自擀的毡帽为代表性装束。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模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纳西节日
纳西族的主要节日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三多节、是纳西族为纪念民族英雄、保护神“三多”的节日,素有“纳西祭天大”之称,今已成为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
七月半祭祖节(旧俗称“中元节)古城内各民族都要迎祖——祭祖——送祖,届时,古城内大街小巷,今傍河溪流都要放河灯。近年随着旅游业的开放。七月半祭祀放河灯、燃烧篝火举行纳西打跳,忆演变为古城内的一种民俗观光活动。
此外,还有正月十五的棒棒节、一年二度的骡马会、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火把节期间,丽江大研镇、束河、白沙各地都要宰杀猪羊,扎松明火把,并点缀上若干野花,在房前屋后或大街门店前燃烧火把,跳舞庆贺。
泸沽湖畔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人阿夏走婚
泸沽湖湖水清澈,传说是女神眼泪化成的湖泊,这里被称为母系社会唯一活化石,这里至今保留着独特的阿夏婚姻。
“阿夏”是摩梭古语,其意为亲密的情侣。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居婚”和“阿夏同居婚”。阿夏异居婚——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母亲家生产、生活,只是男子晚间主动到女阿夏家居住,因此这种婚姻亦称“走婚”。
阿夏同居婚——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男女双方不再是各居母亲家里,而是同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是女到男家,共同抚养和教育子女。
摩梭青年在结交阿夏关系时,盛行互赠定情信物的习俗。男子赠给女子的一般是戒指、耳环、银链或围巾等。女子若是同意,接受男方礼物后,回赠一条腰带。双方就算建立了阿夏关系。
茶马古道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当年很多走马帮的人,就是通过这条古老的道路,将茶叶带到了中原以西地区。它历史悠久,名声在外,是古老中国文化符号的象征。当我第一次去丽江拉海市时,发现在这片热土上,至今依然有走马帮的足迹。亚洲的天堂走廊”——世界上最古老的经贸商路“茶马古道”,让我们跟随历史长河回到最初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陕康藏、滇藏线两路。丽江古城的拉海市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供不应求,而藏区和川、滇边地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孕育发展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随现代文明的涤荡而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它的历史与价值却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