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为何令人仰视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26 17:11:03  来源:百度网络  作者:芷天说
核心提示:笔者认为,一旦弄清楚羌族的起源历史,那么对分析其民族文化、习俗,亦或是其民族发展史中的亮点,不仅会特别简单而且也不会出现误差。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只要非中原华夏族,就都会被冠以西戎、东夷、南蛮、北狄等部落统称。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少数民族出古羌的说法,大家比较熟知的羌、氐二族,以及壮族、藏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拉祜族等,其先祖基本上都与古羌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古羌族又属于古代社会中西戎,最具代表性的部落联盟。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个脉络不断延伸下去,可以发现羌族属于古羌族后裔。而古羌族又是西戎部族中的强大民族,因此可以得知羌族应为西戎支系。而西戎,则是古代华夏族,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统称。


  据《竹书纪年》记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早在西周时期,羌族先民就已经生活在西戎部落。《诗经·出车》中也有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从这一点,其实更加确定了羌族的族系根源,它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民族,而且其先民早在西周甚至殷商时期,就已经聚居于当时的陇西之地。从这段史实中,可以很透彻的了解到,被称为西戎的古羌族,其实就是古羌人的后裔。


  笔者认为,一旦弄清楚羌族的起源历史,那么对分析其民族文化、习俗,亦或是其民族发展史中的亮点,不仅会特别简单而且也不会出现误差。实际上在我国古代社会中,只要非中原华夏族,就都会被冠以西戎、东夷、南蛮、北狄等部落统称。


  西戎后裔古羌族人羌族的民族历史概述


  笔者认为,在分析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服饰、饮食、建筑等习俗时,都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的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与发展历程。羌族作为古羌族人的后裔或者说支系,其民风民俗都与民族历史息息相关。


  一、“云朵上的民族”


  羌族别名日麦、尔玛大意都为“本地人”,在众多民族中,唯有羌族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人之所以会有这个雅称,主要与其独一无二的住房习俗息息相关。他们特别喜欢将房子建在河谷或半山腰处,这样就会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自古以来,羌族就聚居于四川各地,尤以茂县、汶川、松潘、黑水、理县等地居多。由于当地海拔较高终年云雾缭绕,而羌族人仿佛生活在仙境之中,所以才会有“云朵上的民族”之称。事实上羌族人对云朵的喜爱,绝对超出大家的想象。


  因为他们的衣服上、器物上,甚至房屋装饰上都以云朵为主题。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云朵”其实已经成为了羌族的一种“精神图腾”。尤其是羌族姑娘个个肤白貌美,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令人羡艳。


  二、羌族民族发展史

  羌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境内,目前总人口虽然仅有300多万,但是却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羌族民族文化。古代社会中的羌族,主要是由古羌族演化而来,由于他们属于古老的游牧民族,所以“逐水草而迁徙”是其民族特色。


  但是按照古代历史记载,羌族人原始居住地并不是现代羌族的聚居地,而是生活在古代西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羌族先民最开始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狩猎和放牧。但是在宋代以后因为战乱或自然灾害,有一大部分羌族先民开始南迁。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羌族南迁其实是一个非常悲痛的故事。因为羌族南迁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因为外族入侵导致族民难以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羌族人不得不离开,时代生存的甘青和青藏高原。


  从这个角度来讲,羌族其实与藏族有非常密切的民族关系。因为这两个民族本是同源,但后来各自分立为不同少数民族。但由于共同聚居于青藏高原,所以这两个民族曾出现过相互同化并融合的历史现象。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古代社会中的羌族,由于生活在中原王朝和吐蕃势力的夹缝中,所以为了保存民族实力或留住血脉,羌族人不得不同化于藏族,亦或是被迫依附中原王朝。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社会中的羌族,实际上应该是羌族、藏族、汉族民族共同体。


  三、来自山里的“本地人”


  1.“本地人”族名渊源


  羌族曾自称为“尔玛”或“尔咩”,在羌族语系中都可以译为“本地人”。而这两种自称,一般认为形成于羌族南迁之前,由于羌族的祖先是古羌族,而古羌族又与其他西部少数民族合称为西戎。


  他们世代聚居于高山或半山环境中,在民族历史渊源和地缘层面上来看,羌族人将自己称为“本地人”毫无异议。但由于后来羌族为了求生存不得不南迁,又不得不与藏、汉、回等族民族杂居,所以才逐渐从“本地人”转变为客人。


  笔者认为,如果深挖羌族的民族起源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炎帝是古羌族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由古羌族后裔组成的羌族,也应该是华夏文明初祖炎帝的后裔。


  2.羌族乃“东夷”后裔


  相传炎帝曾是上古“东夷”部落首领,但因被蚩尤打败而流落于黄帝部族。如果从这个观点去深入探讨,可以得知羌族其实应该是“东夷”后裔。而这个古老的部落联盟,在周代文献《礼记·王制》中有所记载。


  “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大意为居住在当时社会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过着近似于原始人的生活。因为他们披发文身直接生啖食物。这一点其实也与炎帝的起源息息相关,进而可以得知羌族实乃“东夷”后裔。


  通过这段记载,其实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炎帝与黄帝联手打败蚩尤之后,虽然也有大量蚩尤部族迁徙他处,但是最终剩余族人在炎帝的带领下,进一步与黄帝部落融合或者说,古羌族部落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笔者认为,羌族的起源及形成历史,如果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就是古代社会其他少数民族的形成样板。作为古代西戎、东夷、南蛮、北狄,少数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支系,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很多非常值得后世人敬仰的文化体系与民风民俗。


  羌族生活习惯及特色文化习俗


  笔者认为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华夏大花园中娇艳欲滴的鲜花。在历经几千年的辗转迁徙之后,羌族终于在四川省境内定居,并成为了一个农耕民族。


  这种民族经历或演变,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羌族人却能够以极具性化的民族精神,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羌族文化习俗。笔者认为羌族的民风与民俗,其实也代表了羌族人的性格与处世态度。


  一、羌族服饰习俗


  服饰或衣服,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人们之所以能够从表面上区分出不同距离,这其中有一个最显著的原因,就是通过服饰去分辨或辨别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格。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羌族服饰习俗,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头饰”。


  1.羌族服饰文化之“头饰”


  所谓“头饰”,其实就是汉族人说的“冠”,在羌族社会,无论男女都有包头帕的习俗。女性的头帕一般都会被称作“一匹瓦”,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一点奇怪,但是却可以体现出独具魅力的羌族服饰习俗特征。


  “一匹瓦”是一种类似于瓦片壮的“头饰”,主要使用青布塑形并在布面上绣花。然后,再用一种类似于奖牌的银质金属片进行点缀。相比较于白布帕来说这种“头饰”,不仅显得特别珍贵而且更具羌族服饰特色。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羌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都不会经常佩戴“一匹瓦”。只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或提出活动中,才会将这种极具民风风情的“头饰”戴在头上。平时她们都会用白布帕包头,这种“头饰”又可以称为“万年孝”。


  聚居在不同地区的羌族妇女,在佩戴“头饰”方面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居住在蒲溪的羌族女性就会用黑布包头,然后在黑布下面露出一块白布条,这种“头饰”在当地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喜鹊头帕”。


  羌族男性的“头饰”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羌族女性的“头饰”讲究。他们只一般都会佩戴头帕,黑布、白布头帕是最为常见的“头饰”。这可能与平时经常劳动有很大关系,再一个男性相对来说不太讲究穿戴。

  二、羌族饮食习俗

  1.羌族酒文化


  羌族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服饰习俗,而且也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饮食习俗。相比较而言,羌族人对酒的喜爱更为深刻。相传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已经会用粮食自酿白酒。


  羌族人饮用的酒,一般都会被称作“咂酒”,制作这种酒的主要原料就是青稞。在酿酒时会当青稞炒熟然后放入坛子中,加入酒曲之后封坛发酵一周作用。由于用这种方法酿出来的酒度数比较高,所以在喝这种酒之前一定要加入适量清水。


  2.羌族食俗


  每个少数民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实都会形成比较独特的饮食习惯。而这种饮食习俗一般都与地域、气候,以及粮食作物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羌族人聚居地盛产玉米、小麦、青稞、荞麦,以及各种豆类和蔬菜等。


  相比较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羌族人的饮食文化不仅特别浓郁,而且能够获得的食物也比较丰富。日常生活中羌族人的主食主要有,玉米蒸蒸、搅团、洋芋糍粑、猪膘肉等。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吃着羌族美食,喝着咂酒的感觉要多爽就有多爽。


 

本文标题: 民族文化为何令人仰视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91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