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族服饰来解读苗汉源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9-21 14:36:52  来源:百度网络  作者:苗学书院
核心提示:因为花衣,苗族首先进入文明社会,苗族的始祖尤帝才首先创立律法(JaxLil)、历法(HxibSif)、武器(DiukDangd)、宗教(AitDliangb)等,整合九黎各部族,带领黎苗民族逐鹿中原,因此花衣成为苗族历史中最深刻的印记,也记录在了中部方言的自称——Hmub中。

  2021年7月


  初开农耕,首种稻谷,


  跋山涉水,扶携西去;


  卉纹鸟章,笙歌木鼓,


  花衣银绣,百苗百服,


  且看我春蚕破茧歌,


  且看我花衣苗绣舞,


  一缕丝,一匹布,


  一个筚路蓝缕的民族。


  这篇小短诗,是2015年我在谷陇芦笙会场上,看到满目五彩苗绣、花衣银装的真切感触。那时我的脑海里,就不断出现Hmub(音:牟,苗族、绣花,布匹)这个词,当时就在想,关于Hmub这个词,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概念?于是我不断回溯,勾起很多儿时的记忆。


  我在凯里市的一个苗寨里长大,小时候,周围人全是苗族,因此没人特意提起“我是什么民族”。记事后,每次母亲背我去做农活,或背我去看芦笙会时,常用一条满是绣花的背带。那时,她常常转过头,指着背带上的绣花对我说:BibdiosdailHmub(音:毕调代牟,意为“我们是苗族”)。


  大概从这时起,我对“Hmub”有了概念。


  从此,看到绣花,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本方言的自称——Hmub。

  图2绣满苗绣的背带


  那时候,每到冬天的晚上,大家围坐在火塘边烤火,外公就会给我们一群小家伙讲故事,比如:人类始祖姜央的故事、苗族迁徙的故事、张秀眉起义的故事,还有月宫的传说(月宫是我们当地苗族传说中,祖神姜央的神宫所在)。每次说到苗族迁徙故事的时候,外公常会眼含泪水,言语中都是祖先的筚路蓝缕。外公告诉我:苗族最早住在东方,后因寻求自由生活,不断向西迁徙。


  火塘,是我接受苗族传统文化的学堂。


  稍长,每到芦笙会,跟着大人去芦笙场上,听着芦笙、铜鼓等各种乐器的声音,看着身穿花衣和银饰的哥哥姐姐们在那里吹笙跳舞,还有斗牛、赛马......这些是我对芦笙会的初步记忆。


  花衣银装,是我对芦笙会最鲜活的记忆,我也想着什么时候,能穿着花衣去吹笙跳舞。


  再大一些,开始能帮大人做事,每当村里有人举办婚礼时,就去帮忙接待、端菜、倒酒,洒扫应对。而这时,看到穿着花衣银装的美丽新娘,在一群漂亮姑娘的簇拥下回门,寻思着,自己长大了,也要娶这样身着花衣银装的新娘。


  美丽苗绣,就成了自己对于未来新娘的期待。


  再到后来,随着认知逐渐广泛,才知苗族不只在贵州有,而是分居于中国南方、东南亚各国、欧美等地,是一个世界性民族。有自称为Hmongb(音蒙,西部方言),Xongb(音雄,东部方言),Hmub(音牟,中部方言)的三大方言,三者读音接近,我属自称Hmub的方言。

  图3花衣盛装的苗族姑娘


  Hmub,我们这支方言的自称,最初可以溯源到哪里?


  追根溯源,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服饰是重要的见证者。


  从原始人第一次把兽皮或树叶用鱼骨针来缝补,以此遮羞,有了羞耻心,或许人类文明就此开端。随着原始社会进一步发展,人类产生审美意识,开始用不同形态的花纹为自身及衣物装饰,成为人类艺术的开端。


  而苗族的Hmub(绣/花)支系,正是以花为名。因此,可以大胆推测:必定是这个族群首先有了衣服,然后用花纹装饰衣服,为苗族进入文明社会开了先河,使文明得以大成。


  因为花衣,苗族首先进入文明社会,苗族的始祖尤帝才首先创立律法(JaxLil)、历法(HxibSif)、武器(DiukDangd)、宗教(AitDliangb)等,整合九黎各部族,带领黎苗民族逐鹿中原,因此花衣成为苗族历史中最深刻的印记,也记录在了中部方言的自称——Hmub中。


 

本文标题: 从苗族服饰来解读苗汉源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94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