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衣银装所承载的文化是什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9-20 14:43:48  来源:苗学书院  作者:东银西博
核心提示:苗族三大方言的自称中,Hmongb,Xongb,Hmub读音非常接近,按音韵学者的观点三者同源。在含义上,Hmongb本义是人,Xongb本义是男子,都与人有关,可见西部方言自称Hmongb和东部方言自称Xongb的含义是密切相关的,而Hmub如今的本义是(绣的)花纹、布匹,三者之间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西部方言的(绣)花是laos,植物的花是bangx,衣服是chaot,东部方言(绣)花直接是benx,等同于植物的花,衣服是eud,中部方言的(绣)花是hmub,植物的花是bangx,衣服是ud,却也有很多

  一是信仰和图腾。比如苗族各个方言的服饰大多都有的“八角星纹”(也被认为是枫叶纹),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的高庙文化时期,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上古时期苗族的共同图腾。中部方言常见的鸟龙纹、脊宇鸟、蝴蝶妈妈、姜央的图案,表达了人类创世纪的故事;西部方言的背牌,四印苗族的图案,代表了上古祖王的印章,表达了对祖先的尊崇;东部方言的苗绣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而居住在黔西北、滇东北一带的苗族同胞,由于山高土瘠,如今很少种植水稻,但他们制作使用的蜡染刺绣饰品上有阡陌纵横的田野图案,记录了苗家人在东方的生活和农耕场景。东方故土难忘,回不去,就把她穿在身上——花衣,又成为了这个民族的一种信仰。


  二是记录历史。“澶漫江淮万里春,九黎才格又苗民。即今腿髻穷山里,此是江南旧主人。”苗族是神州土著,曾入主中原,但自从尤帝(蚩尤)战败,一路向南、向西迁徙,花衣也有了另外一种重要的承载——记录历史。“GhaobXongb(东部方言)”、“Hmub(中部方言)”、“Hmongb(西部方言)”的服饰里,那披肩上的云纹、水纹、棱形纹,象征着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那背牌上的回环式方形纹,象征着苗族先辈曾经拥有的城市,苗族人竟能指出哪是城墙,哪是街道,哪是角楼,哪儿有士兵把守;


  那围腰上的刀枪剑戟弓驽纹,象征着英雄祖先尤帝发明的“五兵”;那花带上的“马”字纹和水波纹,象征着迁徙时万马奔腾飞渡长江黄河;那裙裾上极其简单的抽象线条,象征着一条条迁徙过的河流与山脉,苗族人也能指出哪一条是黄河,哪一条是长江,哪一条是嘉陵江,哪一条是沅江,哪一条是清水江,哪一条是通往西南的山路;甚至是苗族失传已久的文字遗迹、清代苗族起义首领张秀眉,也能在苗绣中找得到形象……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记录在了服饰上。


  三是代表苗族内部不同亚文化。花衣银装,不仅是信仰和历史的承载者,还在亚族群文化中得到充分的运用。记得小时候一些老人们对我说,以后娶媳妇要找和你母亲服饰一样的姑娘,还告诉我如何通过装束来区分已婚和未婚。后来我才知道,服饰是以往苗族不同亚族群(支系)认同的标志之一。


  四是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诸多民族的服饰一样,花衣银装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黔东南苗绣、银饰上的一些鱼蛋纹,就表达了对多子多福,子孙绵延的期望;湘西﹑黔东一带的纹饰,以喜鹊、梅花、龙、凤等表达一种吉祥的意义,又以莲子,石榴、花生等象征多子求子的观念......


  五是父母对儿女的爱。苗族的花衣银装,是母亲一丝一缕缝制而成的苗绣,是父亲常年累月一点一滴积累置办的银饰,一件花衣,可能要耗费家庭的诸多心血,见证了上一辈对下一辈深深的爱,也是上一辈借以传承苗族文化,一代代传承延续的见证。

  湘西苗族服饰


  当然,苗族服饰还承载了别的文化内涵,她承载的不只是文明开化的象征,还承载着这个民族的信仰多和灾多难的历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


  发展至今,或许苗族服饰是世界上最玲琅满目的服饰系列。


  至少在元代,就出现《百苗图》记录苗族服饰,以“百”言其多。当代学者吴仕忠编写的《中国苗族服饰图志》收录国内苗族服饰系列,已达173种,尚不包含国外几百万苗族同胞的服饰类型,足见苗族服饰种类丰富,世所罕见。


  苗族人无论有多穷困,都一定会为自己子女置办一套花衣,这是这个民族自豪的象征:我们最早进入文明社会,我们最早形成服饰,我们是最早的贵族。我们比任何一个民族都珍视自己的服饰。


  花衣服饰成了苗族信仰、历史、认同等文化的象征。


  图7凯里巴拉河流域苗绣的古苗文遗迹


  关于以花为名,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们需要来看苗族的老邻居——汉族。汉族源流较多,是古代诸民族汇集融合而形成,汉族前身的主体自称华夏,那么华夏又是什么意思呢?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


  可见,汉族先民认为:服饰华采之美为华,广阔的疆界与和雅的礼仪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服饰纹章美丽的含义,且“华”字是古字,最初的意思就是花,甲骨文中找不到“花”字,只有“华”字,字形就像一棵开满繁花的的植物,汉字在造字之初,华和花通用。可见汉民族也以有美丽纹章的服饰称之为华——来自称。


  以文采服装为自豪,并非只有苗族如此。当然,古代的华夏称苗族先民有三苗、荆蛮,这个苗、蛮两字应为苗语——Hmub的汉字谐音,而苗族称汉族狄华(DielFab),也是苗语谐音。这都是以本族群为中心形成中央对应四周的思维来看待周边民族,而这两个族群都是以服章华美为傲,因以为自称。


  汉语和苗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不同的语族,两个民族之间很难说没有同源性,从这种称谓中,可略见一二。更有趣的是,Hmub这个自称,在各地苗语发音的演变中,往往被分化为Hub和Mub,前者音近“hou”,后者音近“mou”,而“华”和“汉”的音中,也是以“h”为开头,我不懂音韵学,搞不清这些关系,或许是一种巧合,也或许是上古苗汉族群共同体的记忆,苗汉两族,曾由古代Hmub人一分为二(hua,mu)。


  如按“华”的古义为“花”,那么古苗人,也许就是最早的华族。只是后来在参与中原的政治斗争都处于下风,被迫南迁,而被北人称为蛮夷了。有点类似蒙古人灭了南宋后,北方的汉人还称汉人,却称呼南宋的汉人为“蛮子”一样;南迁的客家人也是如此,在明清曾有段时间被视为少数民族。


  后来,我还和苗族朋友们讨论过苗族自称的最初含义。


  有朋友说,苗族三大方言的自称中,Hmongb,Xongb,Hmub读音非常接近,按音韵学者的观点三者同源。在含义上,Hmongb本义是人,Xongb本义是男子,都与人有关,可见西部方言自称Hmongb和东部方言自称Xongb的含义是密切相关的,而Hmub如今的本义是(绣的)花纹、布匹,三者之间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西部方言的(绣)花是laos,植物的花是bangx,衣服是chaot,东部方言(绣)花直接是benx,等同于植物的花,衣服是eud,中部方言的(绣)花是hmub,植物的花是bangx,衣服是ud,却也有很多相通之处。然而讨论始终没有定论。


  后来我发现不少民族的自称中,多有“人”的含义,因此我推测,“Hmub”最初的含义应该和另外两个方言的意义一样,也有“人”的含义,后来才演变为“(绣)花”的含义。究其原因,回溯历史,在别人还光着身子,或披着树叶、穿着兽皮的时候,苗族最早用“花”装饰服装,这个民族以有美丽纹饰的服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事情。所以部分人用族群自称Hmub来命名他们的新发明——(绣)花,反而忘记了Hmub的本义,逐渐以“花”为名来自称。


  次年,我再次去黄平县谷陇镇参加“九.二七”苗族芦笙会。开幕当日,一个七八万人的小镇,四五天内,云集了三十多万人次参与:芦笙、铜鼓、歌舞、赛马、斗牛,绚烂华美的民族服饰......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花衣,在芦笙会上中绽放——这是这个民族坚强乐观的象征。


  现在,苗族服饰文化又成了这个民族新时代的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曾为苗绣点赞“传统的也是时尚的”,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人类社会贡献的多彩华章。


  这个走过七千年的民族——花衣苗族,以Hmub为名。


  筚路蓝缕,男传芦笙,女承服饰,必将生生不息!


 

本文标题: 花衣银装所承载的文化是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95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