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服饰——后妃服饰中的青与蓝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8-18 14:51:03  来源:读史阅事
核心提示:清朝作为中华帝制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统治者审视并借鉴历代的冠服制度,沿袭了前朝的章采纹饰,朝服色彩。清朝入关后将汉族服饰和满族服饰的特点融汇形成了现在遗留下来的清代服饰。

  清朝作为中华帝制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统治者审视并借鉴历代的冠服制度,沿袭了前朝的章采纹饰,朝服色彩。清朝入关后将汉族服饰和满族服饰的特点融汇形成了现在遗留下来的清代服饰。后宫妃嫔的服饰色彩更是呈现了历朝历代无法企及的丰富多彩,其色彩搭配上华贵优雅艳丽又不失焦躁。青、蓝色在妃嫔服饰的搭配中也应用广泛,除了地色和图案搭配以外,在便服中也是极为常见的。


  一、古时宫廷的青、蓝色


  青蓝色在生活中极为常见。然而令我们想不到的是,古时青蓝色在百姓心中就颇受欢迎。最早可以追溯的夏商时期,清朝时期的应用则更为广泛。为何青色和蓝色在历朝历代的使用中都如此广泛呢?又何为青何为蓝?


  蓝色所指早期为靛蓝所用的蓝草,由于靛蓝染色技术成熟,在清朝时蓝色成为了宫廷和民间广泛使用的色彩之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青代指植物出生的色彩,典籍中有载:“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古时的青色属于一种介于蓝和绿之间的颜色,其范围较为广泛。除此之外在古文中,青有时可以代指黑色,例如:“青如白丝”。


  “青,东方色也。”夏朝时期人们就崇尚青色并赋予之东方之色彩,《礼记·月令》中从有这样的记载:“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隋唐以后,朝廷有了“品色服”制度,但此时的青蓝色所代表的品阶较为低。明朝时期,该制度依旧存续,蓝青色朝服所代表的官阶虽有所提升,但这两种色彩主要为平民和下级官员所用。到了清代,一品到九品的官员一律采用石青和蓝色为主的服饰,除了礼服和吉服外,此两种颜色常用于后宫妃嫔常服。



  二、青、蓝在后宫便服中的使用


  1、宫廷中的青蓝色


  现在来看古人的色彩是较为单调的,但是如果仔细的观察古人对于颜色也是相当之讲究的。古色系主要有五种颜色,即青、黄、赤(红)、白、黑五色。《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可见五色的运用从上古就已开始流行。


  可以说早期古人的服饰是以五色为基础色系,随着染制技术的发展,五色在其基础上其色系也在不断的扩大。到了清朝时期宫廷的服饰对于颜色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即使是青蓝两色,在用料和染制上也是相当考究的。“品服制”在清朝时期实施范围更为广泛,除了前朝的大臣,也广泛应用于后宫之中。


  《苏州织造局制》中有载:“宫廷女装中使用的青、蓝色的有月白、皎月、湖色、宝蓝、俏宝蓝、品蓝、砂蓝、翠蓝、石蓝、潮蓝、海蓝、靠蓝、睢蓝、蒲蓝、石青、天青、真青、葡萄青、蛋青、虾青、金青、京青、合青、海青、墨青、蒲青、蟹青、绀青、藏青等。“雪青”一般归为紫色系,为红、青套染所得;而“元青”一般归入黑色系。”


  此时的苏州制造,在青蓝色上有如此之多配色,可见当时的这技术也相当成熟。由青蓝两种颜色,由于染色技巧的成熟,使得其色系更加的多样化。其种类和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从接近于白色的月白,到接近于黑色的真青,可见色系的跨度之大。从高明度月白、蛋青和虾青等,到低明度的真青、石青和藏青等。除此之外,在这个色系中,还包含着略带绿色的湖色和虾青,还有饱和度极高的宝蓝和品蓝。


  古人对于颜色的命名也是相当之讲究的。诗情画意融入到对色彩的解释中,将山水移情于色彩,例如:月白、天蓝、湖蓝。动植物颜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例如:葡萄青,虾青,蟹青。可见这不单单是颜色更是一种文化底蕴。将山水的墨色和诗人的才华相互融合于色彩的命名。可见古人在此也是相当讲究的。



  2、便服中青蓝色的使用


  清朝宫廷内嫔妃的便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氅衣。颜色艳丽的氅衣是未婚女子和新婚女子最常衣着的便服。而身着湖色和月白色氅衣其中大多部分为中年女子,到了老年时期虾青色和蓝色这种较为沉暗的颜色就会显得比较沉着稳重。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慈禧的服饰了,慈禧中年以后常穿雪青色、湖色、月白色、品月色的氅衣。当她老年以后,蓝色、虾青色在其衣料中成为常见色。在马褂用色中,除黄马褂最尊贵外,其次便是天青、元青、石青三色,这三种颜色的马褂带有礼节性,极富庄重。如此的色彩使用,除了视觉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其颜色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青蓝色中有明色调和暗色调之分,后宫嫔妃的便服底色均为青蓝色暗调为主。首先妃嫔对于美的追求是任何人不能匹及的,因此便服上的各种绣花就成为了妃嫔们展现风采的象征之一,使用暗调的底色,可以凸显图案的形状及色彩。如中宝蓝色的地色被大面积的白色仙鹤纹样分割,底色与秀图的花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用盘金云纹缭绕其间,既调和了蓝色与白色,同时鹤纹在服饰当中也不会显得如此之突兀,增加了服饰中仙鹤的动感。


  在清宫服饰中时常将石青和蓝色与明黄和红色搭配,如此的搭配效果,艳丽而不失雅致,将低纯度的青蓝色与明黄色和正红色这两种高明度高纯度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在视觉上突出了色彩的比对。使得整体看上去较为协调,在一定程度上除了减弱色彩的差异问题。还凸显出了穿衣人的沉稳朴素。再者在色调普中,青蓝色属于冷色系,以青蓝色为便服的基底与其他暖色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艳中也不失端庄。


  清朝时期在制衣的过程中不乏采用“色晕”的手法,“三蓝”是色蕴中最常见的一种调色方式。所谓的三蓝是藏蓝,品蓝和月白。如“三蓝刺绣”是当时最为常见的。到了晚清时期“三蓝纯丝”宫廷内最为流行。如此的配色手法,传承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循序渐进,由蓝第次渐变形成阶梯式的色阶。这种渲染手法,突出了花样的立体感以及色彩的丰富度。



  三、清朝统治者的审美


  众所周知,明朝时期宫内服饰颜色较为浓烈,多以暖色为基调显得较为壮丽。满族人的祖先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最早的女真人的服饰都较为简朴,不是中并没有任何的差异。随着清朝满人入关,对于服饰的色彩一部分采用了明朝时遗留下来的宫廷色彩,另一部分用了满族人的传统,将青蓝色引入服饰,当华丽与质朴产生激烈的对撞,就形成了现存的清朝宫廷服饰。除此之外,在康熙一直到乾隆这一个多世纪里,一直采用丝绸感的设计,使得清朝的服饰更加的端庄。


  满族人入关之前,驰骋于草原之上,游历于蓝天湖水之间。天空的色彩,绵延的山脉,还有那清澈的湖泊,早已深深烙入了他们内心中。将对草原的思念付诸于服饰,那份美好烙印在自己的身上每一个角落。除了美还有一份思念,更多的是对根的渴望和追求。


  青蓝色和红黄色的交织,一方面是这个王朝的包容,另一方面也是这个民族的发展。入乡随俗并没有被他们打破,但他们也宣誓了自己的主权。清王朝,不论是习惯还是服饰,都展现了草原民族的热情与宽容。他们将草原的气息带入了中原,将自己的文化与国家相融合,


  如此的配色方式一直沿用到今日,想到江南女子,那必定是一袭蓝衣在青山绿水间显得如此之素雅。而事实也是如此在现如今的南方水乡,女孩子的服饰以深靛蓝和浅士林蓝为主要基底。透出江南女子的温婉优雅。如贵州穿青族、奋族以及屯堡服饰,都以明亮的青、蓝色为主。除了服饰之外,青蓝色的运用也颇为广泛,从青花瓷的珐琅彩,青蓝色使这些瓷器的背后,除了历史的悠久,还有的是时代的审美。


  三、总结


  清朝后宫妃嫔便服以及夸张的绦边与精美的刺绣工艺成为了历史上一道华彩。除此之外,清朝服饰的色彩搭配也是极为重要的。青蓝色和红黄色的融合一方面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另一方面,则是一个王朝的包容。青蓝色在时代的更迭中逐渐绽放着它的光彩,清朝时期,成为了民间与宫廷最为常见的服饰色彩之一。时尚并不受时代和王朝的限制,从后宫嫔妃到江南水乡,青蓝色的使用一直绵延至今。除了青蓝色也具有衬托其他颜色的作用以外,更令人神往是颜色背后那份沉着和稳重。


 
标签: 清代服饰 纹饰

本文标题: 清代宫廷服饰——后妃服饰中的青与蓝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95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