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千年的传统服装,为何在近代几乎消失?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8-03 15:17:15  来源:正经坛子
核心提示:汉服一词的起源是在于一些史料之中有记载,但其实如果将汉服作为所有衣服的统称,也是并不专业的,大类之中也包换着胡服、满族民族服装,清代袍等都是拥有着自己文化时间线。

  为何现在才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文化在某些地方是新的时尚潮流呢?


  汉服一词的起源是在于一些史料之中有记载,但其实如果将汉服作为所有衣服的统称,也是并不专业的,大类之中也包换着胡服、满族民族服装,清代袍等都是拥有着自己文化时间线。但在近代的时候,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外来文化的冲击,也造成了其实我们许多的传统文化的丢失,没有及时的把它捡起来把它放到一边,而现在我们又开始努力,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就是给这些优秀的文化,一个崭新发亮的机会。



  年轻化


  举例来讲一讲汉服的兴起,它的背后代表着什么?年轻化!


  有人说汉服的兴起“他的背后代表着是一个商业链”,除此之外也是代表着一个传统文化慢慢的走进消费者世界之中的一个火车头。在汉服现在的发展主力很多都是小时候披着床单围着枕巾的那一些小孩,坛子大概地去推了一推时间线,在现在我们往前推20年或是30年,那个时候影视剧大多以仙侠为主,许多的观众也会去把自己代入到一抉飘飘的人物之中,这很可能是现在发展文化之中的一个原因之一。


  其实在人们的古板印象之中,汉服是比较的拖拉加上配饰较多显得人们比较的邋遢臃肿,但并不然汉服有许多的种类,因往前推几千年之中有许多的朝代,各个朝代的传统服饰也代表着不同的思想也有不同的社会风气,所以汉服它其实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不是单指某一个类型,他其实还括了许多的种类。


  现在许多的文化的碰撞,包括是思想的碰撞,去融合了现代的一些元素,他把汉服不再是以前古板印象照搬过来我们去直接使用,而是在它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加以改进,在它一些优秀的传统的文化上面,我们给它增添一抹现代的亮眼的色彩。



  兴起


  汉服运动:在21世纪初,随着我国国力地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的同时加入新的元素使人耳目一新,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


  传统文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汉服的兴起它是因为它传承了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这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汉服被记录在四书五经之中,也在各个历史资料有所依据,这也是21世纪汉服复原时重要的依据之一。



  抛出传统文化外,汉服的复兴也代表着现在主流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追从。现在的潮流文化已经不单单是一些品牌的影响他的文化等你所而是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自身的文化底蕴的一个体现,客服的小企业代表着人们开始对于传统文化及礼仪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及认识,不再是以往的排斥心理,开始有了一些接纳,想要去学习认可到最后传承的思想。


  汉服为传统文化体现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汉服也代表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了。


 
标签: 汉服

本文标题: 流行千年的传统服装,为何在近代几乎消失?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96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