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的四十八寨侗族服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7-06 11:02:05  来源:百度网络  作者:到天荒地老
核心提示:四十八寨侗族为世居民族,其服饰以贵州省黎平县的尚重、盖保、高孖、羊洞、杨悦、榕江县的晚寨、色边等为主要代表,早在三国鼎立的诸葛亮南征时期,四十八寨的这种侗族服饰整体概念已经形成。以黎平尚重、盖保、高孖、杨悦、羊洞,榕江县晩寨、色边自然寨为代表的四十八寨侗族服饰是自纺、自织、自染、自制的侗族民间手工艺服饰上品,其基本内容分为上装和下装两大块上装—分为青色、朱红色,自制侗布两种,配披肩,左右手为统袖,齐腋下,花绫块,系月带。

  四十八寨侗族服饰,传承于贵州省黎平县和榕江县的接壤地区。所谓四十八寨,主要指的是黎平县的尚重、盖保、洋洞、高岑、高孖、绍洞、育洞、曰寨、顺寨、平途、纪登等和榕江县的晚塞、平保、便洞、高路、色边等自然村寨。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200年,四十八塞族服饰列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服饰


  四十八寨侗族为世居民族,其服饰以贵州省黎平县的尚重、盖保、高孖、羊洞、杨悦、榕江县的晚寨、色边等为主要代表,早在三国鼎立的诸葛亮南征时期,四十八寨的这种侗族服饰整体概念已经形成。以黎平尚重、盖保、高孖、杨悦、羊洞,榕江县晩寨、色边自然寨为代表的四十八寨侗族服饰是自纺、自织、自染、自制的侗族民间手工艺服饰上品,其基本内容分为上装和下装两大块上装—分为青色、朱红色,自制侗布两种,配披肩,左右手为统袖,齐腋下,花绫块,系月带。


  装分为百缀裙、前围腰、后围腰绑腿、无跟翘光布鞋。四十八寨侗族服饰从头部至腰部都佩戴有平寨侗族银匠自己精心制作的银器装饰佳品,有银帽、耳环、簪子、手镯、背扣、银泡等。胸前佩戴有不同风格和样式的也是颇具价值的图腾银饰装饰品。四十八寨侗族服饰上衣布料为青色和蓝色两种色块,用鸡蛋和鸭蛋的蛋清涂抹于布料上,捶打至光滑平整,呈现艳丽光泽;其下装百缀裙和绑腿为青色和红色,系白或鱼肚色绑带;无跟翘光布鞋为粉红色或大红色。


  胸边、领品、袖口等花边图案均为手工刺绣,细腻精湛;围腰以绫形花、鸟、鱼、虫、蝴蝶等图计18~24块不等组成,异彩纷呈;百缀裙前后两块相围;无跟翘光鞋亦刺绣有鱼、虫、花、鸟等图案。四十八寨侗族女装最富有表现特征的是刺绣图腾的抽象性;刺绣图腾的展示形式多样性编织刺绣传统手工艺的细腻精确性;银饰与服饰搭配得不发而不显庸的整体协调性。整个盛装穿戴显得华丽富贵,实为侗族女装之佳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里写道“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

  刺绣图腾


  棉花古书名桑麻,种遍天下。种有木棉、草棉两者,花有白、紫二色,神者白居十九、紫居十一,“凡棉春种秋花,花先绽者逐日摘取,取不一时。”“棉花弹后以木板擦成长条,以登纺本,引绪纠成纱缕,然后绕籆牵经就织。凡访(纺)工者一手握二管,纺于铤上。”四十八寨侗族自种白花棉,盖保侗家人在每年的五月间选吉日定为植棉节,男女老少上山种棉区草。沿袭至今,保持了古代种植棉花的传统方式。四十八寨侗族服饰的制作流程十分复杂,主要为种棉、纺纱、织布、染布、上蛋清、捶打、洗晾、剪裁、针缝、编织、挑衣、刺绣银饰打制等。


  使用的传统器具除纺纱织布机外,还有“纱筒、“纱杆”、银饰制作器具、蓝淀木桶等。该区域采用商周时期最古老的方式种植“茶蓝”植物,侗家人称其为“蓝淀茶”。“织带盘”是四十八寨侗族服饰最独特的制作工具,侗家人称其为“登折”。圆形、直径30厘米,圆盘上配“抓丝座”。抓住不同颜色的丝线,下立圆盘脚柱,立于地上。圆盘上的“抓丝盘”柱箱扣住丝线往圆盘四周,用“丝带勾”散放,并用“线砣”垂直,以便操作。



  “丝带句”根据编织的花带大小和衣服花边图案的用法来确定设置。一般分为11、13、15、17、19单数线制作,也有12、14、16、18双数线制作的。据盖保侗寨的妇女古老介绍,编织一根花带需要1~2个月的时间,制作一件完整的服装需要两年至三年方能完成。四十八寨侗族服饰属于弱势文化载体,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的外来文化渗透侗寨,时尚穿戴致使侗族姑娘厌学传统制作工艺,很多精品制作手艺已经失传。


 

本文标题: 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的四十八寨侗族服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097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