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特展开幕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9-09 10:47:16  来源:中国江苏网
核心提示:唐寅眼中的“世间乐土”为何是吴中?隐藏在环太湖区域的山水之间的文化遗存,如何呈现出“最江南”的意象?“上帝”视角中的江南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数字化的技术又能够为文化体验带来怎样新的感受?

  唐寅眼中的“世间乐土”为何是吴中?隐藏在环太湖区域的山水之间的文化遗存,如何呈现出“最江南”的意象?“上帝”视角中的江南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数字化的技术又能够为文化体验带来怎样新的感受?


  近日,吴文化博物馆“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特展正式开幕。展览以“吴县”整体作为舞台,根据前期大规模的吴县文物田野调查和数字化记录为基础,以全景摄影、三维重建、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汇集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还原和呈现了散落在吴中的十余座历史名镇名村、数十座历史建筑的全貌,让观众深度感受吴中“世间乐土”的魅力。



  走进展厅,展览展陈的整体以冷色调——蓝色为主,给人以现代、冷淡之感;而建筑模型的“实体区”——剖面图装置、3D打印模型、古村古镇的沙盘等,则是原木质感,显得尤其温暖。或许这种当代装置艺术展般的氛围,更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些历史文物中所体现出的生活方式与空间关系。


  整个展览分为“自得:我的厅堂”“自适:我的宅院”“自如:我的社区”“自在:我的吴县”四个部分,以“自我”的独特视角带领观众细细回顾千百年来吴县先民和匠人智慧的结晶,并且深入其中,分辨其中精致巧妙的结构,如“庭”与“院”的和谐、“进”与“路”构成的深宅大院,了解其发展脉络与传承。同时,在展览中吴文化博物馆还对凝德堂、保圣寺、惠和堂等重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非常细腻且专业的本体分析。



  “建筑是文化的语言,这些古镇、古村、古建筑虽累经世代更迭,但其实是目前国内保存的相对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是观众去了解苏州乃至江南人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介绍,不同于以往可移动文物展览和专业类的建筑展,本次展览把不可移动的古建筑通过数字化手段,以不同的视角对人和建筑的关系进行解读,把大家从室内空间拉到厅堂、村庄、市镇空间,以具象的、视觉化的方式呈现江南文化特质。


  陈曾路表示,正是基于此,博物馆希望通过对这片区域文物的研究或展示,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去关注文物、关注历史文化遗存的现状,唤起大家对于古镇、古村、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并通过展览重新认识江南,重新思考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生活空间以及如何将江南的千年文脉传承下去。”


  既然文物还在那里,为何要做“数字展”?对此,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瑾介绍,吴县的文物建筑有着罕见的魅力,但这一地区,文物众多,分布广泛,以一人之力,难以尽览;况且许多私宅、私园,如今仍在使用之中,少有机会一窥堂奥。另外,由于不少文物建筑结构严密、复杂,纵然亲临现场,一时之内,也难以厘清其中精妙。如今,通过“数字化”能完整记录文物的上下内外,甚至可以将不同时空的物体并置于一处,个中差异一目了然。



  据了解,为了保证展览的质量和效果,吴文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2020年就开始实地奔赴整个吴县范围中的各种古镇古村以及历史遗存的地点,不仅采用传统的三维扫描、建模技术,还大量采用无人机、全景相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未来吴文化博物馆还将把此次采集的文物数据逐渐开源,形成可供学术界及所有观众进行研究、欣赏、创作的依据。


  “在吴文化博物馆开馆之前,我们就已经把吴县原有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数字化采集,这次展览,也拉开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采集,让吴中这块文化宝地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更加立体。”王瑾说。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3日,展览期间,吴文化博物馆还将开展展览配套学术讲座、教育课程、“悦读”沙龙等丰富的社教活动,全方位带领大家探寻江南古镇中的“世间乐土”,重新领略江南之美。此外,9月中旬“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生活展”特展也将在吴文化博物馆开展。


 
标签: 数字化

本文标题: “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特展开幕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00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