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9-15 10:21:36  来源:礼乐人生
核心提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各自为政,一方面竞相发展生产,注重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各自为政,一方面竞相发展生产,注重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财富。特别是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交流提高。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服装剪裁工艺和装饰艺术,也无不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发明了推陈出新的深衣服式。



  春秋战国时期,以丝麻为原料的一般纺织生产,空前繁荣起来。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又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陈留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一时,比普通绢帛的价格高出20多倍。南方吴越生产的细麻布,北方燕代生产的毛布、毡裘,西域羌胡族的细旃花罽,无不精美绝伦。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一批古丝绸织物,品种之丰富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锦、绣、编组、针织等主要门类,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提花针织品衣缘则可能以棒针织成,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针织品;许多大花纹刺绣品,如龙凤大花纹彩绣、龙凤虎纹彩绣、鸟型纹彩绣、对龙凤大串枝彩绣、车马田猎纹纳绣等,大为开启人们对古代画绩五色文绣之事的视界,看到当时刺绣工艺的成熟概貌。


  这一时期,围绕社会上层统治者聚合起一个个巨大的消费集团,列国之间的聘问往还也需用大量美锦文绣,请盟求和竟然要贿以执针、织紝的数十数百的工奴、工妾。工匠之众、风气之盛,促使官私纺织、刺绣高级工艺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鹭于市的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即便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商代以来,雕玉工艺不断发展,不断有精美线雕、透雕、高浮雕和圆雕艺术品问世。至西周由于“礼制玉”确定,读书人又渲染玉有七德或十德,兴起小件佩玉。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戴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


  剑,是当时的新兵器,贵族为示勇武兼用自卫,又必佩带一把镶金嵌玉的宝剑。腰间革带还流行各种带钩,彼此争巧,以至“宾客满堂视钩各异”。


  男女的帽,更引人注目,裁制方法颇具机巧;材料上精致的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贵重的用黄金珠玉;形状有的如覆杯上耸,诗人屈原形容这种高冠“切云之崔嵬”。



  鞋,多用小鹿皮制作,或用丝缕、细草编成;南方多雨,还有通体涂漆,再用锦、绦饰面,底部有防滑齿结的漆履。


  冬天皮衣极重白狐装,价值千金。女子爱用毛皮镶在袖口衣缘作出锋。还有半截式露指的薄质锦绣手套,异常美观。


  女人发式装扮的花样更多,楚国流行束辫发,中部打两个环,余发下垂,或者梳发垂于肩下,更拢成一坨如球髻状。馨子有鹊尾式、银锭式种种。有的垂发在耳后再向上卷成蝎尾状,显然由商代传来。小女孩则梳双小辫。



  成年妇女已戴金戒指,脸颊上还有的点一簇三角形胭脂。照文献记载,这些原都是周代宫廷制度,如金银指环表示有无身孕等,到了战国,本来意义慢慢失去,便成了一般装饰。当时社会风气常随权要人物的爱好而转移。《韩非子》提到齐桓公好服紫,国人有一时就全身衣紫。《墨子》提到楚王好细腰,爱美的大臣们因节食饿得面黄肌瘦。


 

本文标题: 春秋战国——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103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于本网站所有图片以及内容页面中的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因为网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文字,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项目策划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