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的首饰,最常见的是玉佩、腰带等,而另外有一件,风靡了几千年,在清朝流行开来,它就是——扳指。特别在清朝,扳指的流行达到了顶峰,其中清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它的拥趸!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藏着一幅《乾隆大阅图》,画中的乾隆头戴帅盔,身挂盔甲,配弓戴箭,神态严肃,英姿焕发,描写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也即是1739年,在京郊南苑举办阅兵典礼的情形。仔细观看,乾隆右手拇指上佩戴一只白玉扳指。
清 翡翠扳指
扳指被称为韘(shè),我国最早的玉韘发现于商代的妇好墓。玉韘的形制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韘有走弦的槽、拴绳的眼,是拉弓射箭的实用器。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外缘下角跨出一个带尖钩的玉韘,斜坡状,带纹饰,就像稍宽点的戒指,更为精美。
随着战争规模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射箭狩猎活动的减少,以及玉礼制观念的逐渐渗透,玉韘变得更加装饰化,实用削弱,而装饰性却越来越凸显。
清乾隆 白玉洒金御题诗文扳指
到清朝,扳指再次迎来它的辉煌。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
扳指也从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饰品,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从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
乾隆皇帝对扳指的喜爱众所周知,单为玉扳指就写下了近50首诗作,还经常用“殊珍”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乾隆之所以那么喜爱扳指,是因为他认为“扳指”既象征了满洲民族的家法,又凝结着儒家正统中培养君子的“射”礼。
“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便浓缩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