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之时,所谓金石者,皆指乐器,如编钟、组磬,非今日所指之金石。金与石并举,略同今日之定义者,应始于秦,可参看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所载群臣奏议及二世诏书,多曰金石刻或金石刻辞,后世据此类刻辞谓之金石文字或简称金石。
五代以前,无专治金石学者,举金石事者不过四十余事。欧阳修集古录为金石专书之始,吕大临、薛尚功、黄伯思、洪适、还有李清照她老公赵明诚各有著述。郑樵作通志,以金石别立一门,而后金石学一科,始为专门之学,即以物质之名称为其学科之名。
宋以来之为此学者分为两类,一为古器物,一为金石文字。此二者之范围仅限于器物及碑文墓志。其后渐及砖瓦陶文。至于今日,甲骨、封泥、简牍及一切冥器,皆可纳入金石。故,马衡先生定义:金石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识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物质以直接流传至于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种材料作客观研究以贡献于史学者,谓之金石学。
拓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棰拓产生于隋,最早的作用是临摹习字。到盛唐时,这种习字方法更是被上层士大夫所普遍采用。在两宋阶段,传拓已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并延续至今。
拓片不同于书法绘画,它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将具有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高古刻画、浮雕文物拓制于纸上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拓制的文物门类包括甲骨、吉金、陶文、陶范、封泥、古玺、铜镜、古泉、瓦当、画像砖石、文字甓、造像、摩崖、墓志、经幢等。
拓片的拓制方法有两大类:漆黑一片,黑白分明者称“乌金拓”,纹理显现,质如蝉翼者称“蝉翼拓”。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碳灰拓、颖拓、画拓、撕纸拓、隔纸拓、擦拓等技法。从色彩上分类,又有墨拓与朱拓两种,墨拓比较适合于文人的口味,也合乎传统的阴阳哲学。朱拓采用矿物质朱砂颜料,初拓用朱,代表珍贵,也有驱邪的用意。
随着传拓的发展与地域关系,各地区根据当地文物材质的不同而产生了传拓的四大流派,以拓碑为主的陕西派,以拓砖瓦吉金为主的京津派,以拓摩崖为主的齐鲁派,还有以拓画像石为主的苏皖派。四大流派所制拓片的效果有很大差异,主要是拓包技巧的制作与所用纸张的区别。
拓工的技术决定一幅作品的好坏。清晚期的金石家陈介祺、吴愉庭、鲍康、潘祖荫、吴清卿、王懿荣等,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财富,近代的马子云、周佩珠、付大卣等先生,制作的拓片也都各具特色。随着近年金石文化的复苏,又产生了苏州金石家周联一、上海金石家唐存才、还有邹县徐夫华、安吉金翔、湖州叶克勤、南京苏靖、临沂陈伟、洛阳唐国强、郑州王秋人、成都王映晖、石家庄王文彦等一批制拓高手。
随着金石学由隐学而走向显学,到了清代中晚期,金石文化日益兴盛,拓片的市场价格也逐步走高。观《翁同和年表》得知,当时的一张名碑拓片和一张名家字画等值,而一本剪裱宋拓,价格要超过一张宋画。翁同和经常遇到索价500两黄金的拓片。
《十钟山房论陶》有一篇陈介祺写给吴清卿的信,记录的是当时北京拓片市场关于齐陶文和齐钱范拓片的价格:“古陶传古,京八十文一纸,刀化范,京三百文一纸,约五十余纸,旧有十纸在外……”从以上得知,齐陶文和齐法化钱范拓片的价格,在当时来讲,已经使许多普通文人无法承受。
一些好古的人因得不到拓片,而采用画拓的办法,即对照真拓片进行描绘式创作,所以又产生了画拓和颖拓两种制作技法。价格的飙升,利益的驱使,使得大量假拓应运而生,许多刻板和翻版拓片充斥市场。到了清晚至民国,十拓九假,所以拓片又有“黑老虎”的称谓。
传世拓片以碑帖为主,兼杂吉金、摩崖、墓志、造像等,数量稀少的是砖瓦拓片。秦砖汉瓦之所以珍贵,主要原因是上面有许多当时人们所不了解的图案。清代的文人大多注重文字学研究,而避开汉画不谈,因文字能够“正经补史”,除容易上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汉画所表现的灵异图案多不了解,若传后世,恐留笑柄。所以,清以前的汉画拓片传世极少。
民国以后,随着考古学的兴起,孙文青等先生开始尝试性地阐释汉画,其中的许多内容被人们逐渐了解。鲁迅先生认为:汉画最能代表中华精神,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精髓,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并开始大量收藏汉画,准备结集出版,可惜先生英年早逝。
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金石这门曾经光芒耀目的学科,几近灭绝。台湾的一位拓片收藏家曾对我说:“因为纸黑,连废品收购站都不要,许多拓片都被当作鞭炮用纸听响了......”文革期间,北京的西单商场和王府井东风市场,共征集了1200张拓片销售,被北京的碑帖藏家孟宪章先生以46元的价格全部收购。改革开放后,孟老从中挑出800件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孟老也成为了行内公认的藏拓大家。
随着黄宾虹、陈直、吴湖帆、祝嘉、朱家溍、启功等老一代金石家的谢世,存世的金石鉴藏家寥若晨星。近10年,文物政策逐步放开,重提金石传统也应是顺应时势之举,“保存金石”从保存为主的主题逐渐转向保存与研究为主,又从保存实物为主的主题逐渐转向保存古代金石技艺传统为主。
拓片跋题不只是简单的毛笔记录,还包括书法家的书写风格、与所跋拓片的艺术统一性、拓片构图的位置经营等等。吉林丛文俊、湖北金伯兴、济南赖飞、苏州华人德、上海童晏方、唐存才、北京王镛、王友谊、苏士澍等先生都在进行跋题方面的尝试。当下喜欢金石的群体多为书画家,我们收藏拓片多从美学角度来进行观赏,证经补史与我们无关。
拓片是金石的组成部分。传拓学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篆刻如果是战玺或汉印、元押,就可以列入金石。当代篆刻可算可不算。现在篆刻国展要求拓边款,就是金石的一部分。西泠印社成立之初,是因为余姚、上虞、绍兴出土大量汉晋文字砖和著名的三老碑,吴昌硕又是临石鼓的大家。
收藏拓片,以我的切身经历,尽量收藏馆藏品,老拓本不要轻易买,我在广州西关碰到数百张老拓,无一真品,老拓片有黑老虎之称,不懂就上当。现在馆藏品很难买到,可以从民间藏家手中购买精美、罕见、对自己艺术有帮助的拓片。